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女子因玻尿酸扎针错位 左眼瞬间暴盲失明 (图)

2016年01月12日 10:50   来源:温州都市报   

  最近几天,微博上一条关于“女孩因注射玻尿酸导致失明”的消息被网友大量转载。1月10日,记者联系到微博中提到的女孩李雪,目前,她正在北京一家权威医院接受治疗,她向记者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李雪在大连经营一家咖啡店,生意还可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从事微整形工作的韩佳。两个人相识了两三个月后,渐渐成为了朋友。“此前我曾跟她提过自己想开一家花店,因为知道她在做注射美容方面的东西,觉得她审美也挺好的,就想让她帮我一起上货。”李雪说。1月3日下午,李雪来到韩佳的店里准备商讨给花上货一事,这个店位于三八广场某小区,“当时她店里正好有顾客在,我就在店里等候。大概4点钟左右,她店里的顾客都走了,她跟我说还剩下几支药剂,可以给我便宜点注射。”李雪表示,此前自己曾在韩佳的店里给下巴等部位做微整形,而且见其平时经常给其他顾客打针,所以也就没多想就同意了。”李雪说。

  经过:瞬间暴盲左眼失明

  李雪表示,韩佳为其进行的是额头微整形,韩佳在李雪的额头上进行了麻药处理后,并让李雪躺在床上,“当她用针管扎到眉弓的位置时,我能感觉到她在往里面推射药物,也就是一瞬间,我的左眼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一点光感都没有了。”

  李雪告诉记者,当时自己让韩佳赶紧把针拔出去,这一瞬间她看见针管带出了很多血喷在地上。事发后,韩佳陪同李雪先后来到了大连铁路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救治,虽然经过了紧急处理,但李雪的眼睛始终无法看到光亮。“事后,我听说像这种注射玻尿酸的微整形,在注射时需要回抽一下,来证明有没有刺破血管。但她(指韩佳)估计是没有回抽,而且直接往里面推射药物,把我的动脉血管刺破了。”李雪说。在大连的一家医院出示的诊断书上,记者看到上面写有“左眼眼动脉阻塞”“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进展:复明可能性很小

  经过家人的商议后,李雪又从大连转至北京一家权威医院接受治疗。“北京的两位主任进行了会诊,虽然进行了手术,但是他们给出的结论是眼睛复明的可能性很小。”李雪告诉记者,如果在事发时,韩佳的专业知识够的话,应该知道怎样配合医生急救,“我因为当时一只眼睛看不见,而且不停在吐,没法向医生进行详细表述。北京的医生告诉我,如果在6个小时之内,采取有效的急救方案,并和医生讲明情况接受专业性的治疗,自己的眼睛是有希望保住的。”李雪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李雪治病的医药费已经花了3万多,在此期间,韩佳及其家人曾与李雪的家人见过面,对方也曾打过电话商讨赔偿事宜。李雪表示,目前对方已经打进1.5万元医药费。

  李雪告诉记者,自己才26岁,眼睛失明对自己的打击很大,但她会努力让自己乐观起来,将来回到大连还会继续经营咖啡店。李雪的男朋友小曹表示,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今年本打算要结婚的,他表示,自己不会放弃李雪,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提醒:注射玻尿酸要到正规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秦宏智表示,注射的技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患者造成危险。“这几年国内微整形手术很火,但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从业人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他们甚至自己相互注射,这等于变相培养了‘杀手’。”

  秦主任表示,每天接待的患者中、在自己的聊天软件社区里,因通过非正规渠道做的微整形手术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一些不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注射剂,很多根本不是玻尿酸,不知制造者在其中放入了哪些成分。因此,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才是安全注射的第一步,此外,求美者还要检查自己的注射材料是否具有以上完整资料、并查看从事医疗美容的医生是否具有临床医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证、执业注册证书,来保障自身安全。

  (温州都市报)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