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多年前,张骞从汉都城长安出使西域,万里险途由此闪烁着丝绸光芒。如今,昔日的长安城换了模样,新丝路再度出发。作为古丝路的起点,在国家规划中,陕西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陕西交出了一份怎么样的“一带一路”成绩单?
哈萨克斯坦法学女博士的丝路情结
在南二环的一间写字楼办公室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法学女博士乌苏洛娃·索菲娅讲起了她的“一带一路”故事。2004年,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上学的索菲亚,很好奇当年人们在古丝绸之路上进行贸易时是如何通关的,于是展开丝路海关法的研究。她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丝绸之路海关法研究的,“我想知道汉朝、唐朝、明朝的时候,那么长的丝绸之路,货咋过来,怎么过海关。比如福建的茶叶要过几个国家几个海关,价格是怎么定的,我一直想研究这个。”这一年,她来到西安,研究毕业论文的同时,认识了西安的丈夫,当年的8月8日,两位共同来自丝路国家的有缘人喜结连理。
“一带一路”只有中国是不够的
目前在陕西,有700多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这是让索菲亚牵挂的事。“过段时间,我们准备为这些中亚的留学生们举办一个讲座,为他们普及中国的法律知识,还打算把他们领到检察机关去,参观中国的司法机关。”
而在哈萨克斯坦,索菲亚也在为“一带一路”做着努力,“坐落在首都阿斯塔那的欧亚大学,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综合型大学,我们已经谈好,准备开建丝绸之路图书馆,还要在那里建设联合法律学院。”
索菲亚认为,“一带一路”的远景并不是一个中国能做到的,必须得大家一起努力。“就像一座桥,不能只有一个桥墩子。”
成绩单:“一带一路”将“陕西制造”运往中亚
2016年1月1日凌晨0时10,今年首趟中亚班列“长安号”满载51车货物从西安铁路局新筑车站驶出,奔向3000公里以外的阿拉木图。两年来,“长安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不仅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更为陕西本土企业与中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桥梁。目前,已先后有宝鸡石油钢管厂、陕西重汽、眉县制砖机厂等本土企业将诸多的“陕西制造”通过中亚班列源源不断运往中亚国家。
外贸上,2015年上半年陕西运往欧洲的电商贸易额增长了38%。陕西省内的企业也正在走出去,如爱菊粮油集团去中亚投资,建食品产业园和粮食加工基地。
人文方面,几十个国家的青年领袖峰会在西安召开。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学校已经建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学校进行交流合作。陕西的科技、文化优势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一切,没有“一带一路”战略是不可能实现的。
交通领域,去年12月9日,古代丝绸之路首尾两端的西安和罗马之间开通直飞航线,架起“一带一路”建设的空中桥梁,两地间旅行时间缩短至10多个小时。2012年,陕西省进出旅客30多万人,2014年突破100万,2015年上半年增速全国第一,其中国际旅客增长85%。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交流。
“一带一路”再发展要在“大西安”上做文章
“对于过去取得的成绩,我们理当欣喜,但是仍应该认识到不足。”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当初我们总书记在哈萨克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候,我们马上提出要把陕西打造成丝绸之路新起点,古丝绸之路我们是起点,现代丝绸之路我们更要做新起点,我们定位的很清楚。尽管亚欧大陆桥上有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这些城市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而我们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是高于其他的战略支点,起核心作用。”
“后面陕西要想继续在‘一带一路’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在‘西咸一体化’、‘大西安’、‘关中城市群’上做文章。”张宝通说。记者石喻涵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