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农产品抢搭“互联网+”快车

2016年01月26日 09:43   来源:天津日报   

  春节临近,正是人们采购年货的好时候,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无不盼着赶紧把劳动成果卖个好价钱。与往年坐等批发商收购不同,今年,越来越多的天津农民选择把蔬菜瓜果、杂粮土货搬到网上去卖。1月25日,蓟县农品协会与京东到家牵手,将这股农产品触网潮推向新高。

  “听说去年底蓟县苹果通过网上平台2天就卖了11000斤,1个多月3.46万吨销售一空。我们静海的很多农民也想把杂粮啥的倒腾到网上去卖。”静海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赵培顺对记者说。一直以来,天津市以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为目标,在各区县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产品经济带,不少农产品已在全国享誉盛名,但困扰其发展的销路不畅难题却一直存在。天津市农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化解农产品丰收却滞销等困境,天津市明确大力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天津市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市级标准农民合作组织、一定规模的农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京东到家去年8月落子天津,截至12月底,天津市已有102户商家在该平台上开门店654家,销售产品品类极其丰富,生鲜、蔬菜水果、鲜花等等不一而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京东到家天津总经理马红雁介绍,这些门店加一起1天的订单量有时可达13000多单。春节前夕,更多合作社、农户都纷纷上线促销自家产品,因此网上销量直线攀升。(记者 岳付玉)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