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6日 刘伟平)

2016年01月26日 15:30   来源:甘肃省政府网   

  2016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安全发展,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聚焦精准脱贫、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保持合理增长,着力培育发展动能,着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强化开放支撑,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保障人民生活,推动我省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万人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继续用好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对接用好中央确定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完善落实“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和政策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上下功夫。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整合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切块到县统筹用于脱贫攻坚。省级和58个贫困县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17个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继续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银行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村增设便民服务网点。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推广,对贫困户保险保费予以补助。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倾斜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把扶贫搬迁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新的安置区在县城、乡镇、中心村、旅游区、产业园区等有创业就业机会的区域布局,并按照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做到有商场、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体育场所。加快富民产业培育,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4万户18万人。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建成通村公路1.5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26万户118万人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实现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继续推进光伏扶贫试点。改造贫困户危房14万户。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5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实施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等资源资产参股,或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转。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的贫困村和17个插花县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幼儿园,完成“全面改薄”项目3500个。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户和农村学生的专项招生计划。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提高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村医定额补助标准,选派9000名省市县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0%。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8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甘南等牧区畜牧良种化水平,提升名优特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有效整合涉农科技资源,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1.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张江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继续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通过政府资金参股投资,加大对中高端产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质量强省与标准化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成立甘肃大数据公司,组建大数据研究院,推动北大“中国芯”、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兰石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中车集团电动公交大巴生产线、稀土公司轻稀土高纯化技术改造、陇神戎发年产200亿粒(片)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民海生物30万升牛血清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引导创新要素进入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催生一批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制定去产能实施方案,因企制宜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重组,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支持其技改或实行并转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优化。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降成本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内部降低运营成本,清理规范各类中介服务,降低各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正税清费,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契机,加大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各级政府抓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着力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政策、金融扶持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程度,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品牌产品、人才队伍。加大基层文化集市建设力度,大力促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抓好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推动河西、陇东南和沿黄市州三个片区旅游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兰州中川航空物流园、兰州(东川)国际港务区、中欧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抓好国家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大型“物联网”企业在甘落户。推进宽带网络建设,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政策,支持“互联网+服务业”的经营模式,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广苏宁云商本地发展模式,扶持具有甘肃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商品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30%以上。实施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行动计划,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健身、家政、保险等互动发展,抓好兰州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

  大力促进创业创新。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对创业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组织实施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创新园建设及农村创业富民和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等5大工程,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发展格局。推进张掖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兰州市城关区省级“双创”示范区建设。

  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和市场环境。鼓励非公经济进入能源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和全民健身产业等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非公经济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专项服务行动,为其提供设计、信息、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转让等服务。继续推进“民企陇上行”等大型招商活动,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入甘兴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力争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建立省级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建成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600公里、二级公路2000公里、农村公路2.1万公里。力争建成干武二线、兰州铁路综合货场项目,争取新开工建设兰州至张掖三四线、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加快环县至褚家湾、庆阳至平凉铁路前期工作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完成陇南成州民用机场建设、敦煌机场改扩建,加快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黄河甘肃段防洪、兰州市水源地等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项目。加快实施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推进正宁电厂、马福川煤矿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宽带进村工程。尽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嶉崟顒佹闂佸湱鍎ら崵锕€鈽夐姀鐘电潉闂佸壊鍋嗛崳銉ノ涢崨瀛樷拺闁告劕寮堕幆鍫ユ煙閸愬弶鎹g紒顔肩墦瀹曞崬鈽夊▎蹇庣紦婵$偑鍊栭悧顓犲緤娴犲鍑犻柕鍫濇川绾惧ジ鏌熼幏灞界厫閻庢熬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鎺楀磹閼姐倕顥氬┑鍌氭憸閸欐捇鏌涢妷锝呭闁抽攱甯¢弻鏇㈠醇濠靛牏楔闂佸搫鐭夌换婵嗙暦濮椻偓閺佸啴鍩€椤掑嫬绀夋繝濠傚暊閺€鑺ャ亜閺傛寧鎯堥柍褜鍓氶〃鍫ュ礆閹烘閱囬柕澶涢檮濞呫垽姊虹捄銊ユ珢闁瑰嚖鎷�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娆忕暦閵忋倕鍐€妞ゆ劑鍎卞皬婵$偑鍊栫敮濠囨嚄閸洖鐓濋柡鍐e亾闁靛洤瀚伴獮妯兼崉鏉炵増鍕冪紓鍌欑閸婄ǹ煤閵娧勵潟闁规儳鐡ㄦ刊鎾煕濠靛嫬鍔ゆい鏂款槺缁辨挻鎷呮搴М濠电姭鍋撻弶鍫氭櫆椤洟鏌¢崘銊у闁哄懏鎮傞弻銊╂偆閸屾稑顏�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閵娧€妲堢紓浣稿閸嬬喖骞夌粙璺ㄦ殕闁逞屽墴閹崇偤鏌嗗鍛傗晝鎲告惔銏犲灁濠靛倸鎲¢悡銉╂煟閺囩偛鈧湱鈧熬鎷�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閵娧呯厑闁诲孩纰嶇喊宥夊箞閵娿儙鐔煎传閸曨偆顑堢紓鍌欑贰閸n垶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闂傚倸鍊烽懗鍓佸垝椤栫偑鈧啴宕ㄧ€涙ê浜辨繝鐢靛Т閸婂绱撳鑸电厱妞ゆ劑鍊曢弸鏃堟煟濠靛棛鍩i柡宀嬬到铻栭柍褜鍓熼幃褎绻濋崶椋庣◤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偤閵娧冨灊鐎广儱娲﹂弳婊堟煟閺傛寧鎲告い鈺冨厴閺屾盯顢曢悩鑼紕缂侀箖绠栫粻鏍蓟閻斿憡缍囬柛鎾楀憛锝呪攽閻愭彃鎮戦悽顖ょ節瀵鈽夊鍡樺兊闂佺粯鎸告鎼佸煕婢跺绡€缁剧増蓱椤﹪鏌涘▎蹇撴殻妤犵偛妫濆畷鐔碱敍閿濆棙娅撻梻浣稿悑娴滀粙宕曢幎鑺ュ仾闁逞屽墴濮婄粯鎷呴崨濠傛殘闂佸搫顑傞崑鎾绘⒑闂堟稓澧曢柟鍐茬箻椤㈡瑩宕堕浣糕偓鐢告煕椤垵浜濈紒璺哄级閵囧嫰骞嬪┑鍥ф畻閻庤娲╃紞浣割嚕閹绢喗鍋愰柛顭戝亾缁憋繝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婵犲痉鏉库偓妤佹叏閻戣棄纾绘繛鎴欏灪閸婅埖绻濋棃娑卞剰缂佺姷鍠栭弻銊╂偄閸濆嫅銏ゆ倵濮橆剦妲洪柍褜鍓欑粻宥夊磿闁秴绠犻幖鎼厜缂嶆牠鏌ㄩ悤鍌涘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闁靛鏅╅弫鍕煕閳╁啰鈽夌痪鎯ф健閻擃偊宕堕妸褉濮囬梺缁樻惈缂嶄線寮婚敐澶婄疀闂傚牊绋戦~鈺傜節閵忥綆鍟囬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娴h娅犻柤鎭掑劤缁犻箖鏌嶈閸撶喖寮婚埄鍐╁闂傚牃鏅為崥顐︽⒑閸濆嫯瀚版繛宸弮閵嗕礁鈻庨幋鐘碉紲闂侀潧绻掓慨鐢稿汲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ù锝囧劋瀹曟煡鏌熺€电ǹ啸闁活厼鐗忛幉鎼佹偋閸繄鐟ㄧ紓渚囧亜缁夊綊寮婚弴鐔风窞婵炴垶姘ㄩ弳鐘绘偠濮橆厼鍝烘慨濠呮濞戠敻宕ㄩ姘卞闂備胶枪鐎涒晜绔熼崱娆忓灊妞ゆ挶鍨洪崑鍕煕韫囨挾姣為柟绋挎嚇濮婅櫣鍖栭弴鐐测拤濡炪們鍔屽Λ娑氬垝閸懇鍋撻敐搴′簽缂佺姵鍎抽…璺ㄦ崉娓氼垰鍓辩紓浣插亾闁逞屽墰缁辨挻鎷呴悾灞界墯闂佺ǹ瀛╅悡鈩冧繆閻㈢ǹ绀嬫い鎴炲劤娴滄繈姊洪崨濠傚闁哄拋浜炲Σ鎰邦敂閸啿鎷洪梺鍦规鎼佸窗閺囥垺鐓欓柛鎴欏€栫€氾拷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亱婵°倕鎳庢闂佺粯鍔曢幖顐ゆ喆閿斿浜滈柟鎵虫櫅閳ь剚鐗犲鍐测堪閸喓鍘遍悗鍏夊亾闁逞屽墴瀹曟垿鎮欓崫鍕7闂佺粯鍨兼慨銈夊磻閿濆鐓曢柕澶嬪灥鐎氼參宕曢幘鍓佺=濞达絿鏅崼顏堟煕鎼淬垹鈻曠€殿噮鍋婇、姘跺焵椤掆偓閻g兘鎮℃惔妯虹墯闂佸憡渚楅崹閬嶎敇婵犳碍鈷掑ù锝呮啞閸熺偤鏌″畝瀣瘈鐎规洘绮岄埞鎴﹀炊閵婏妇褰块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勬噹閸屻劑鏌i幘宕囩槏闁荤喐瀚堥弮鍫濈妞ゅ繐妫寸槐鏌ユ⒒婵犲骸浜滄繛璇х畱椤繑绻濆顑┭囨煕閿旇骞樼痪鍙ョ矙閺屾盯骞囬妸锔界彅闂佽楠忔俊鍥儉椤忓牜鏁囬柍鈺佸暟閵嗘劕顪冮妶鍡樼8闁稿孩濞婇崺鈧い鎺戯功缁夌敻鏌涢悩铏磳闁糕斁鍋撳銈嗗笂缁€浣规叏瀹ュ棙鍙忓┑鐘插亞閻撳吋銇勯姀鈥冲摵鐎规洖宕埢搴ㄥ箣閻樿尙鍊為梻鍌氬€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亱婵°倕鎳庢闂佺粯鍔曢幖顐ゆ喆閿斿浜滈柟鏉垮閻h京绱掗埀顒勫幢濡寮垮┑顔筋殔濡鏅堕幘顔界厵闁告挻褰冩晶浼存煃瑜滈崜娆撴倶濮橆剦鐔嗘慨妞诲亾妞ゃ垺鐗犲畷銊╊敍濠婂懐鏆ラ梻渚€鈧偛鑻晶顕€妫佹径瀣瘈濠电姴鍊搁弸銈夋煕鎼达紕绠伴柍瑙勫灴椤㈡瑩骞嗚閻忓牆螖閻橀潧浠滅紒澶婄秺瀹曟椽鍩€椤掑嫭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勬噹閸屻劑鏌i幘宕囩槏闁荤喐瀚堥弮鍫濈妞ゅ繐妫寸槐鏌ユ⒒婵犲骸浜滄繛璇х畱椤繑绻濆顑┭囨煕閿旇骞樼痪鍙ョ矙閺屾盯骞囬鐑嗗殝闁诲孩鐔幏锟� 闂傚倸鍊烽懗鍓佸垝椤栫偑鈧啴宕ㄧ€涙ê浜辨繝鐢靛Т閸婂绱撳鑸电厱妞ゆ劗濮撮崝姘辩磼閻橆喖鍔﹂柡灞界Х椤т線鏌涢幘璺烘瀻妞ゆ洩缍侀幃浠嬪川婵犲啯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偤閵娧冨灊鐎广儱娲﹂弳婊堟煟閺傛寧鎲告い鈺冨厴閺屾盯顢曢悩鑼紕缂侀箖绠栫粻鏍蓟閻旇 鍋撻悽鐧昏绂掗敃鍌涚厽闁圭虎鍨版禍楣冩⒒閸屾艾鈧悂宕愰幖浣哥9濞寸姴顑愰弫濠傗攽閻樻彃鏆熼柍鐟扮Т閳规垿鎮╅崣澶嬫倷缂備胶濮电敮妤呭Φ閸曨垰鍐€闁靛ě鈧慨鍥╃磽娴e搫校闁烩晩鍨跺璇测槈閵忕姵顥濋梺鍛婁緱閸嬪嫰鍩€椤戞儳鈧繂鐣烽鐐插窛閻庢稒岣块崢鍗炩攽閻愬弶顥為柨姘舵煟韫囧鍔﹂柡宀嬬秮閺佸倿宕楅悡搴紦(10120170008)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倿鏌涢敂璇插箹闁搞劍绻堥弻銈夊箹娴h閿銈嗘礋娴滃爼寮婚敐鍛傜喖骞愭惔锝呮锭闂佽绻愭蹇曟崲濠靛绠栫€瑰嫭澹嬮弸搴ㄧ叓閸ャ劍顥旀俊顐ゅ仱濮婅櫣鎷犻垾宕囦哗濡炪倧濡囬弫濠氱嵁婵犲洦鍊烽柛婵嗗閿涙粌鈹戦悩璇у伐閻庢凹鍣i幃浼村Ψ閳哄倻鍘介梺缁樓圭划楣冨礂瀹€鍕嚑妞ゅ繐妫欓崰鎰版煙瀹勬媽瀚伴柣銊︽そ閺岀喐顦版惔鈾€鏋呴梺杞扮劍閹瑰洭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0107190)  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偤閵娧冨灊閹兼番鍔岀粻鏍с€掑杈ㄧ彃濠电姷鏁告慨浼村垂婵傚壊鏁婇柟鐗堟緲缁狀垶鏌ㄩ悤鍌涘1803655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濠电姷鏁搁崑娑㈡偤閵娧冨灊闁绘ǹ顕х粈鍫熺箾閸℃ɑ灏柣顓燁殜閺岋繝宕堕埡浣囥儳鐥ィ鍐暫闁哄瞼鍠撻埀顒佺⊕宀h法绮诲鈧弻锟犲幢濡崵鍙嗗銈庡弨濞夋洟骞忕€n剚鍠嗛柛鏇ㄥ亽娴硷拷 11010202009785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6日 刘伟平)

2016-01-26 15:30 来源:甘肃省政府网

  2016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安全发展,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聚焦精准脱贫、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保持合理增长,着力培育发展动能,着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强化开放支撑,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保障人民生活,推动我省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万人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继续用好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对接用好中央确定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完善落实“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和政策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上下功夫。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整合省级涉农资金568亿元,切块到县统筹用于脱贫攻坚。省级和58个贫困县按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17个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继续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银行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贷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村增设便民服务网点。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推广,对贫困户保险保费予以补助。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的投入倾斜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把扶贫搬迁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新的安置区在县城、乡镇、中心村、旅游区、产业园区等有创业就业机会的区域布局,并按照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做到有商场、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体育场所。加快富民产业培育,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4万户18万人。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建成通村公路1.5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26万户118万人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实现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继续推进光伏扶贫试点。改造贫困户危房14万户。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5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实施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等资源资产参股,或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转。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的贫困村和17个插花县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幼儿园,完成“全面改薄”项目3500个。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户和农村学生的专项招生计划。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提高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村医定额补助标准,选派9000名省市县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0%。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8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甘南等牧区畜牧良种化水平,提升名优特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有效整合涉农科技资源,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1.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张江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继续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通过政府资金参股投资,加大对中高端产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质量强省与标准化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成立甘肃大数据公司,组建大数据研究院,推动北大“中国芯”、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兰石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中车集团电动公交大巴生产线、稀土公司轻稀土高纯化技术改造、陇神戎发年产200亿粒(片)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民海生物30万升牛血清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引导创新要素进入新材料、生物制药及中藏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催生一批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制定去产能实施方案,因企制宜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重组,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支持其技改或实行并转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启动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优化。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降成本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内部降低运营成本,清理规范各类中介服务,降低各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正税清费,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助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契机,加大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各级政府抓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着力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政策、金融扶持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程度,加快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品牌产品、人才队伍。加大基层文化集市建设力度,大力促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抓好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推动河西、陇东南和沿黄市州三个片区旅游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兰州中川航空物流园、兰州(东川)国际港务区、中欧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抓好国家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大型“物联网”企业在甘落户。推进宽带网络建设,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政策,支持“互联网+服务业”的经营模式,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广苏宁云商本地发展模式,扶持具有甘肃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商品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30%以上。实施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行动计划,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健身、家政、保险等互动发展,抓好兰州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

  大力促进创业创新。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对创业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营造宽松的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组织实施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创新园建设及农村创业富民和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等5大工程,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发展格局。推进张掖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兰州市城关区省级“双创”示范区建设。

  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和市场环境。鼓励非公经济进入能源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和全民健身产业等领域,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非公经济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完善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专项服务行动,为其提供设计、信息、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转让等服务。继续推进“民企陇上行”等大型招商活动,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入甘兴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力争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建立省级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建成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600公里、二级公路2000公里、农村公路2.1万公里。力争建成干武二线、兰州铁路综合货场项目,争取新开工建设兰州至张掖三四线、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加快环县至褚家湾、庆阳至平凉铁路前期工作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完成陇南成州民用机场建设、敦煌机场改扩建,加快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引洮供水二期、黄河甘肃段防洪、兰州市水源地等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等项目。加快实施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推进正宁电厂、马福川煤矿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宽带进村工程。尽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责任编辑:宋雅静)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