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 张维国)

2016年01月28日 15:59   来源:十堰日报   
    ——2016年1月19日在十堰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张维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是我市面临挑战众多、压力巨大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创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这五年,经济实力跃上新高。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300亿元,年均增长9.2%;地方公共预算收入93亿元,年均增长12.6%,分别是2010年的1.75倍、2.12倍。新增规上、限上企业983家,外贸出口企业570家,外资企业48家。市场主体达26.6万户,比 “十一五”末增长1.6倍。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

  ——这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357元和7891元,比2010年增长92.5%和125.5%。新增就业22.16万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低保补助水平增加1.5倍,实现应保尽保。新增保障性住房14.3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2万户、老旧小区2.7万户。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村村通客车”。

  ——这五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建成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30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连续3年降幅居全省第一。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空气质量在全省保持领先,城区优良天数达80%以上。森林和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63%。

  ——这五年,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富有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消减71%,行政权力、行政服务事项削减27%,成为全省审批最少的城市之一。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都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共引进项目1001个、到位资金1409亿元,年均增长30%;外贸出口23.1亿美元,年均增长20.1%;利用外资8.1亿美元,年均增长27%。

  ——这五年,一批大事要事办好办成。郧县撤县设区,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城区由山城向山水城迈进,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显现;18.2万移民任务胜利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东风与沃尔沃战略合作成功,东风新特商成立运营;武当大兴600年、全国村长论坛等重大活动圆满举办;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申创成功;武当山机场即将通航,四条高速公路和六县市绕城一级路建成通车,汉十高铁、京能热电、夹河关水电站全面开工,潘口、小漩、龙背湾、三里坪、白沙水电站等一批项目投产,长期制约十堰发展的空间、交通、能源等瓶颈逐步打破。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做强做大汽车主导产业。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顺利投产,东风动力总成、装备、零部件等五大园区有序推进,汽车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专用车产量增幅达65.2%,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二是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产业迅速壮大,占全市工业38.5%,生物医药等6个产业成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三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分别增长16%、23%,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景区总数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四大物流集聚区加快推进,培育亿元商贸流通企业19家,发展电商企业6000多家,年交易额突破120亿元。健康养老业快速成长,建成福利院72所、养老机构106所。四是千方百计扩投资促消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40亿元,年均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9%,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4倍、2.1倍。

  (二)着力强化“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6.8亿元,年均增长5.6%;农产品加工产值350亿元,年均增长45.6%,分别是2010年的2.2倍、2.7倍。实施 “四个百万”工程,特色基地达550万亩,山羊出栏达116万只。新增农产品加工园区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市以上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9个、家庭农场175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2件、 “三品一标”产品200个;除险加固水库365座,解决安全饮水130万人;改造和新修县乡村道7146公里,改造“低电压”居民14.2万户;整治土地60.1万亩,新增耕地9.3万亩。

  (三)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四个清单”制度,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推进重点项目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扎实开展中介机构治理,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商事登记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涉农资金整合形成 “郧阳模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分配机制,扩大营改增范围,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质量兴市战略。争创湖北名牌100个,国家汽车零部件质检中心基本建成,武汉国际光谷产业基地十堰产业园获得批准。国家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创建取得进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通过验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三是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商检局建成运行。举办了饮水思源光彩十堰行、中外知名企业十堰行等重大主题招商活动,参与中博会、楚商大会、鄂港澳粤、华创会等经贸交流活动。加强对口协作,与北京市对接项目99个,引进项目55个、到资165.7亿元。对口协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正式组建,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挂牌成立。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一核多支点”格局

  编制土地利用、城市总规,控制性详规和生态滨江新区等市县乡村规划1162项,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新建发展大道等城市干道30余条,维修市政道路190余条,改造背街小巷和市政道路微循环260余条,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900公里,建成西气东输二线十堰支干线,改造城中村54个,天然气入户18万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新增城镇建设用地8万亩,茅箭、张湾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建成四方山生态公园,顺利通过第三次国家园林城市评审。城镇化率达到52.4%。“两带”建设纵深推进,以县城、中心镇、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核心的四级城镇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明确发展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增长1倍、1.2倍。

  (五)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四双”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贫困村456个、贫困户26.1万户、84.68万人,1.4万名干部驻村帮扶,10.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3.6万贫困户,累计减贫50万人,扶贫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赞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新(改、扩)建中小学408所、幼儿园290所,新增校舍57万平方米,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7%,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90%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验收。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部分公共文化和体育场馆免费开放,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取得佳绩,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4%。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病床数7.46张,居全省市州前列,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卫生计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六)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保护和发展同步推进

  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扎实推进五城联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任务完成,郧阳区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郧西县、竹溪县、郧阳区纳入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县。深入开展清水行动、“向三大污染宣战”等专项活动,五河治理成为全国治污典范,取缔“十小”及污染企业435家。推进绿满十堰,植树造林159万亩。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村)101个。淘汰水泥、炼钢、电解铝等落后产能231万吨。推广污水垃圾处理第三方运营机制,污水处理水平居全国前列。

  (七)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强力推进依法治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7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7%;办理代表走访选民建议311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办理政协提案1663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3%。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开展专项治理,狠抓作风建设。推进审计工作 “全覆盖”。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顺利完成两届村委会换届,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可望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两连冠”和省级文明城市“七连冠”,7家单位和9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称号,157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50人当选湖北好人,2人当选湖北道德模范,1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十星”创建实现全覆盖。三是全面建设和谐十堰。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测评和治安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推行阳光信访,信访形势持续好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连续5年全省考核优秀。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全市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对台、气象、档案、地震、人防、残联、老龄、统计、社科、地方志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六大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尽管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产值大幅下降,全市经济运行仍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1.9%,外贸出口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的艰辛,五年的汗水,五年的收获,五年的辉煌,十堰迈上了新的台阶,跨入了新的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成就来之不易,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基础、管长远”成效积累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十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历历在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推动十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咬定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两个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不放松,坚持做大总量和做优质量两不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效益;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实现生态崛起、绿色振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创新不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对此,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回避,不懈怠,积极推进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 张维国)

2016-01-28 15:59 来源:十堰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