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8日 池秋娜)

2016年01月28日 17:34   来源:中国龙岩网   

  (四)突出特色高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培育特色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和竹业、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加强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与开发,以闽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和特色饮品为重点,进一步壮大规模、打响品牌。支持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农业项目,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71.5万亩。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汀江、九龙江防洪工程、烟草水源工程,抓好万安溪引调水工程、连城福地水库、长汀荣丰水库、新罗坪坑水库等项目。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支持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新颁证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千名以上。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农村电商加快发展,释放农业增长潜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和财政、金融支农方式,提升“三农”综合保险水平,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五)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建设和谐宜居城乡

  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按照“一市两区”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永定区加快融入中心城市。加快火车站片区开发。推进中心城市“一环一轴四纵五横”主干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龙岩高速东环线,建成西外环、莆永高速龙岩北互通连接线,打通金鸡路、犀牛路排头段等“断头路”。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高速公路市政化管理,促进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道路互联互通。加强人行通道、公共停车场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推广应用交通“消费一卡支付”,提升公交便民服务水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实施“多规合一”,加强城市设计。加快建设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改扩建、南三龙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推进龙岩经梅州至龙川快速铁路前期工作,新开通冠豸山机场至北京航线,拓宽对外连接通道。推进“一市两区”及古田、土楼旅游区一体化发展,建成中心城区至龙岩高新区城际快速通道。抓好国省干线、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继续推进高陂、古田等8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实现连片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促进农民工加快融入城市。

  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实施道路畅通、旧城改造、市政提升、东肖新城开发、农村环境整治、住宅安居等“六大工程”,打造城建“十大亮点”,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开展燃油助力车专项治理,大力整治违法建设、违章搭盖、乱倒垃圾弃土等突出问题。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实施标准化建设改造8个以上。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完成130个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和市级34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美化乡村环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守住历史风貌,留住民俗风情。

  (六)打好生态环保战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继续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面积43万亩,治理崩岗100个,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1000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造林绿化8.8万亩,封山育林37.1万亩。实施山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加大植被修复保护,增强流域水源的涵养功能。强化黄岗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严格执行“河长制”,抓好江河湖库水葫芦、永定洪山石板材、养殖业污染、小水电四大专项整治,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养猪场,完成可养区规模养猪场标准化改造提升,促进流域水质根本性好转。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升级改造小煤矿11家,关闭14家。对造纸、化工、建材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全行业排污总量控制,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及填埋场。推动中心城区污染企业、风险企业搬迁关闭,加快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强化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继续淘汰“黄标车”,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保持在97%以上。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环境准入,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节能技改工程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开展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推动水泥、火电等重点用能行业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推动龙雁经济开发区、上杭蛟洋工业集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园区。引导群众树立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七)深化改革开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动态调整“三张清单”,全面放权县(市、区)和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改革,重点加快分级诊疗、控费管理、社会力量办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整合发展,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实现国有资产优质化。加快结转资金清理,竞争分配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创新债务风险应急预警管理机制。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力争1家以上企业上市、5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抓好公务用车、标准化、统计方式等改革。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接福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通过紫金矿业“带路”,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完善龙岩陆地港口岸功能,提升外贸通关便利化水平。调整外贸出口结构,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培育出口新增长点。整合招商资源,完善招商机制,用好“6·18”、“9·8”及“11·8”等经贸平台,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的实效,全力突破重特大生产性项目。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促进龙台产业深度对接,拓展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龙港龙澳合作和国际友城交流,做好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密切与异地商会的联系,拓宽引资引智渠道。深化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合作,积极推动厦漳泉龙同城化发展。继续抓好对口援藏、援疆工作。

  (八)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实施精准帮扶。实施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深化精准扶贫“九到户”措施,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确保扶贫对象到户到人,全年减贫3万人、减贫率23.3%。组织实施《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支持在金融服务、农村产权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加大对380个贫困村和521个革命基点村、51个少数民族村倾斜支持力度。

  健全扶贫机制。健全领导挂钩、对口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行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支持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增收项目,增强内生“造血”能力。完善贫困人口进退机制,逐户销号、脱贫到人。

  强化保障兜底。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移民生态搬迁力度,全年安排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万人,新建16个省级、30个市级集中安置区,加强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九)持续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筑牢保障安全网。实施好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创业带动与促进就业并举,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众、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2万套,完善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探索建立各种社会保险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机制,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合法权益。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确保武平县通过国家级验收。抓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中小学校扩容项目,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龙岩学院争创省级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工科为主的国家骨干职业院校,推动龙岩技师学院纳入高校序列,培育我市产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薄弱乡镇卫生院建设,完成100所“公建民营”规范化村卫生所建设,培养100名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家级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建设工人文化宫。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和数字微波网改造。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特色体育用品等体育产业,承办好2016年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平安龙岩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三年行动,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治龙岩建设。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抓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突出忠诚、干净、担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忠诚履职。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闽西发展事业。自觉维护市委权威,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闽西苏区改革发展。把为闽西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的责任,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加强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的监管。坚持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敢于担当。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敢于拼搏,面对深化改革中的矛盾敢于碰硬,面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模式敢于创新突破,决不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只要是对龙岩发展有利的事、对苏区人民有益的事,敢管敢抓、主动作为,担起应尽的责任,付出加倍的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实干高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行“马上就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

  各位代表!“十三五”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龙岩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8日 池秋娜)

2016-01-28 17:34 来源:中国龙岩网

  (四)突出特色高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培育特色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和竹业、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加强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与开发,以闽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和特色饮品为重点,进一步壮大规模、打响品牌。支持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农业项目,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71.5万亩。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汀江、九龙江防洪工程、烟草水源工程,抓好万安溪引调水工程、连城福地水库、长汀荣丰水库、新罗坪坑水库等项目。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支持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新颁证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千名以上。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农村电商加快发展,释放农业增长潜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和财政、金融支农方式,提升“三农”综合保险水平,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五)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建设和谐宜居城乡

  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按照“一市两区”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永定区加快融入中心城市。加快火车站片区开发。推进中心城市“一环一轴四纵五横”主干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龙岩高速东环线,建成西外环、莆永高速龙岩北互通连接线,打通金鸡路、犀牛路排头段等“断头路”。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高速公路市政化管理,促进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道路互联互通。加强人行通道、公共停车场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推广应用交通“消费一卡支付”,提升公交便民服务水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实施“多规合一”,加强城市设计。加快建设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改扩建、南三龙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推进龙岩经梅州至龙川快速铁路前期工作,新开通冠豸山机场至北京航线,拓宽对外连接通道。推进“一市两区”及古田、土楼旅游区一体化发展,建成中心城区至龙岩高新区城际快速通道。抓好国省干线、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继续推进高陂、古田等8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实现连片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促进农民工加快融入城市。

  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实施道路畅通、旧城改造、市政提升、东肖新城开发、农村环境整治、住宅安居等“六大工程”,打造城建“十大亮点”,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开展燃油助力车专项治理,大力整治违法建设、违章搭盖、乱倒垃圾弃土等突出问题。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实施标准化建设改造8个以上。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完成130个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和市级34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美化乡村环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守住历史风貌,留住民俗风情。

  (六)打好生态环保战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继续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面积43万亩,治理崩岗100个,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1000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造林绿化8.8万亩,封山育林37.1万亩。实施山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加大植被修复保护,增强流域水源的涵养功能。强化黄岗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严格执行“河长制”,抓好江河湖库水葫芦、永定洪山石板材、养殖业污染、小水电四大专项整治,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养猪场,完成可养区规模养猪场标准化改造提升,促进流域水质根本性好转。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升级改造小煤矿11家,关闭14家。对造纸、化工、建材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全行业排污总量控制,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及填埋场。推动中心城区污染企业、风险企业搬迁关闭,加快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强化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继续淘汰“黄标车”,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保持在97%以上。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环境准入,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节能技改工程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开展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推动水泥、火电等重点用能行业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推动龙雁经济开发区、上杭蛟洋工业集中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园区。引导群众树立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七)深化改革开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动态调整“三张清单”,全面放权县(市、区)和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改革,重点加快分级诊疗、控费管理、社会力量办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整合发展,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实现国有资产优质化。加快结转资金清理,竞争分配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施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创新债务风险应急预警管理机制。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力争1家以上企业上市、5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抓好公务用车、标准化、统计方式等改革。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接福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通过紫金矿业“带路”,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完善龙岩陆地港口岸功能,提升外贸通关便利化水平。调整外贸出口结构,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培育出口新增长点。整合招商资源,完善招商机制,用好“6·18”、“9·8”及“11·8”等经贸平台,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的实效,全力突破重特大生产性项目。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促进龙台产业深度对接,拓展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龙港龙澳合作和国际友城交流,做好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密切与异地商会的联系,拓宽引资引智渠道。深化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合作,积极推动厦漳泉龙同城化发展。继续抓好对口援藏、援疆工作。

  (八)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实施精准帮扶。实施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深化精准扶贫“九到户”措施,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确保扶贫对象到户到人,全年减贫3万人、减贫率23.3%。组织实施《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支持在金融服务、农村产权制度、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加大对380个贫困村和521个革命基点村、51个少数民族村倾斜支持力度。

  健全扶贫机制。健全领导挂钩、对口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行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支持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增收项目,增强内生“造血”能力。完善贫困人口进退机制,逐户销号、脱贫到人。

  强化保障兜底。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移民生态搬迁力度,全年安排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万人,新建16个省级、30个市级集中安置区,加强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九)持续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筑牢保障安全网。实施好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创业带动与促进就业并举,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众、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2万套,完善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探索建立各种社会保险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机制,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合法权益。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确保武平县通过国家级验收。抓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中小学校扩容项目,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龙岩学院争创省级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以工科为主的国家骨干职业院校,推动龙岩技师学院纳入高校序列,培育我市产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薄弱乡镇卫生院建设,完成100所“公建民营”规范化村卫生所建设,培养100名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家级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建设工人文化宫。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和数字微波网改造。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特色体育用品等体育产业,承办好2016年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平安龙岩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三年行动,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治龙岩建设。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抓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突出忠诚、干净、担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忠诚履职。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闽西发展事业。自觉维护市委权威,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闽西苏区改革发展。把为闽西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的责任,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加强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的监管。坚持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敢于担当。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敢于拼搏,面对深化改革中的矛盾敢于碰硬,面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模式敢于创新突破,决不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只要是对龙岩发展有利的事、对苏区人民有益的事,敢管敢抓、主动作为,担起应尽的责任,付出加倍的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实干高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行“马上就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

  各位代表!“十三五”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龙岩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宋雅静)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1 2 3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