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倡议:共享生命长江 引领绿色发展

2016年02月03日 10:32   来源:新华网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番讲话,提出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的过程当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在长江流域从事生态保护17载的国际环保组织,17年来,世界自然基金会见证并亲历了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国家意志的转变和递进,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到科学发展观,从生态文明到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国政府向世界展示了绿色发展的决心,我们也衷心希望在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开发过程中,中国政府能够切实考虑环境需求,出台更多的环境政策,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落到实处,在长江流域率先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世界范围内的35 个优先生态区之一,长江的生态安全,不仅对于中国,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十分关键。98洪水以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在长江流域从事生态保护工作,涉足物种保护、江湖连通、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经济、环境流、流域综合管理、自然资本等领域,地域上跨越长江源头、上游、中下游及河口地区,对长江生态的严峻形势诚恳关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一直期待中国政府在顶层设计过程当中,将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进行战略上的优先考虑,让开发适应江河,而不是相反。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而长江经济带,涉及沿岸11个省市,人口和产值均超过全国40%,如今作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作为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长江经济带将大大促进长江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并且打造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长江流域除了是一个以水为纽带的经济社会大系统,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流域内湿地面积达2500多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850万公顷,国际重要湿地17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7处。流域分布着长江江豚、中华鲟、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生或湿地野生动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然而,由于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高等多种原因,长江经济带正面临着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蓄水调洪能力下降、水污染等许多严峻问题,不仅改变了长江作为自由流淌的河流的根本属性,影响到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效能和沿岸居民的水安全,也给水生野生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例如长江中淡水哺乳动物白鱀豚已不见踪影,近年来,长江干流中另外一种淡水哺乳动物——江豚的野生种群数量每年也以14%左右的速率下降,如果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扭转,5-10年内,长江江豚也会步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的后尘。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推动中国水管理体系的完善,推动水的“良治”,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必要前提。现行的中国水管理体系缺乏综合机制,“九龙治水”,条块分割,保护与发展脱节,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水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所面临的水危机实质上是“治理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流域综合管理”,致力于从流域尺度上进行跨部门和行政区的协调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生物等资源,以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祉的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必须进一步守住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保持湿地面积不减少,并减缓或扭转湿地功能退化的现状。围绕“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充分结合《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在长江流域率先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实行因地制宜分区政策,积极探索生态修复的技术、理念、方法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推广,把湿地用途管制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应该将中国政府自然资产评估的新理念在长江生态保护中迅速试点和实践,摸清各个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研究生态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资产价值,量化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特别是长江生态保护中江豚、湿地水鸟等流域性生态健康的指标变化,落实政府领导人离任的自然资产审计与问责机制,通过政府问责机制的落地才会实现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根本性扭转。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需要建立社会化参与的机制,需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公众、科研机构、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资源,巩固社会化,推动国际化,在尊重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基础之上,让社会各个层面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充分对接,并通过科普教育、公众参与,提高全社会爱护长江、关照环境的意识。

  总而言之,长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只有尊重长江自由流淌的生命属性,顺应长江的江湖规律,并由此协调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才能够真正将长江打造成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考虑人类未来福祉的绿色生态廊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以上也正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包括长江在内的世界各个大河流域努力的方向。共享生命长江,引领绿色发展。长江维系着流域内亿万生灵的安澜,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美丽家园,从这个意义上,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共建长江生态文明,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的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协同合作,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