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 赵长富)

2016年02月04日 14:07   来源:营口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营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赵长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机遇,攻坚克难,拼搏进取,保持了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年均分别增长11.6%、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涉土税收占比分别为16.8%和21.6%,比2010年分别下降0.1个和18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冶金、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实现了由主要依靠工业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的转变。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7:55.3:37调整到2015年的7.3:48.1:44.6。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市本级行政职权减少3862项,减幅达到72%。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出口累计实现206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年均增长15.8%。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年均分别增长8.4%、12.2%。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一带三轴”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兰旗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累计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752亿元,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营口理工学院设立,营口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农合管理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文化和群众体育工作荣获全国文化、体育系统先进称号。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精准发力,主动作为,不仅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收官,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在夯实各项经济数据之后,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13.8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906.2亿元,下降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2亿元,下降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58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1元,增长8.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

  (一)坚持投资、消费、出口协同驱动,稳增长取得新成效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8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3个,忠旺铝业86万吨高精铝一期工程、沈鼓开发区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1亿元,增长7.9%。万达广场、阿里巴巴全球货源平台等重点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

  强化出口支撑作用,设立10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出口结构调整。全年外贸出口实现46.1亿美元,增长2%;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20余家。

  (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增加值实现111.8亿元,增长2.2%。新建设施蔬菜、水果基地1万亩;新增“三品”认定7.8万亩;“营口海蜇”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营口对虾”、“营口柞蚕”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新增、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84家。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1%,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30万亩,新增土地流转2.3万亩。东部振兴成果不断显现,完成移民400户,10286人稳定脱贫。

  狠抓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运行,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8.1亿元,增长2%。编制完成《中国制造2025营口行动纲要》,大力开展“千企转型升级行动”,实施40个智能制造项目,树立10户“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大石桥市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东盛实业等20户企业集团化发展,金辰机械等10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户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实现工业企业直接融资“零”的突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非公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市。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50个。

  全面实施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75.6亿元,增长6.6%。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辽宁北方商品交易中心、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交易额突破2600亿元。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海滨、温泉等特色旅游持续升温,赤山风景区、北海海洋公园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盖州市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金融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辽宁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营口港财务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丹东银行、民安财险在营设立分支机构。全年新增存款590亿元、贷款97.7亿元,实现融资总量580亿元。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各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2家。营口创业大厦、众创空间投入运营,首届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博览会成功举办。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控“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实行差别化阶梯水价、气价政策,强化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减排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一定控制。

  (三)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625项,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为我省首家列入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企业集团1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政企脱钩。积极推进“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6万户。实施开发区(园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区(园区)由37个减少到26个,清理、规范中介组织22家,鲅鱼圈区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股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2个,投资总额35.1亿元。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现已开通营口港至莫斯科等中欧直达国际班列6条,全年完成集装箱运量2.5万标准箱;辽鲁陆海货运大通道稳定运行,“营满欧”大陆桥竞争力日益凸显。中韩自贸示范区建设开始启动,韩国商品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综合保税区已报国务院待批。设立口岸管理局,推进大通关建设,口岸通关协作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3.38亿吨,增长2.3%;集装箱运量592.2万标准箱,增长5.5%。

  全面加强园区建设,六个重点园区新开发土地面积10.8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5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的41.2%;千万元以上开工项目占全市的43.5%。

  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免小微企业税款1.05亿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直接减税5.6亿元;取消、减免和缓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5亿元。

  (四)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营盖公路改造完成,新建改造智胜街、市府路、清华路等主城区道路5条,对重点路口、路段实施拓宽改造和单向通行,交通拥堵压力进一步缓解。实施了辽河公园景观恢复提升工程。城市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落实,4个宜居示范镇和19个宜居示范村建设取得成效,对178个行政村的环境进行了集中综合整治,为370个村修建硬化路面357公里、砂石路面1600公里,省政府村内道路建设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马路市场、非法广告、“三乱”等城市顽疾得到进一步治理。加快推进“智慧营口”建设,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和管理系统搭建工作基本完成,数字营口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应用示范系统初步建成,城市基础数据库及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治理生产矿山55个、1016.5亩。扎实做好流域水污染防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基本建成。加强农业源减排,完成9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20个。拆除燃煤小锅炉81台,注销老旧车及黄标车6664辆。

  (五)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民生福祉有新提升

  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竭尽所能增加民生投入,全年达到130.8亿元。城区道路畅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等8项重点民生工程、35个子项全部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全年城镇实名制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

  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月人均1869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8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全面启动,营口高中迁入新址,辽师大附中营口分校建成开学,大石桥市、鲅鱼圈区、站前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在省内率先开展新农合及大病保险异地就医报销结算和异地核查,异地新建的市第一专科医院投入运行,17所民营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营口西大街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投入使用,乡镇农产品检验室实现全覆盖,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谐营口有新进步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171件人大代表建议、287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

  深入实施“六五”普法,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更加有序。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包案、信访积案化解等专项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气象和防震减灾工作,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不断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大政务公开、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力度,政府决策力和执行力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海防海权、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新闻出版、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不断加强;慈善、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营口经济发展较快、发展质量较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历史阶段,营口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没有实现,其主要原因:一是规划编制之初,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波峰阶段,部分指标预期偏高。二是规划执行中,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是经济规律使然。三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发展方向和支持重点发生变化。四是主动转变发展理念,实事求是做实经济数据,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夯实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虽然没有全面实现预期目标,但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是好的,经济总量在全省第4的位次没有变,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进程没有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营口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单位、驻营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营口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依然没有有效破解;新兴产业比重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仍需优化;财政支撑能力弱,收支矛盾突出,财政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生态承载力下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短板,回迁安置、信访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科技创新人才相对匮乏,市场活力不足,营商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公职人员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缺乏敢闯敢试、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问题必须勇于面对,深刻反思,对症施策,切实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 赵长富)

2016-02-04 14:07 来源:营口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