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发展形势,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开创转型振兴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出口总额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稳增长调结构
坚持以企业效益为核心,在存量上优化产品结构,在增量中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行动纲要。推进“三四四”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向中高端迈进。改造提升液压装备、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煤化工、氟化工、皮革、板材家居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型建材、钛金属制品、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重点产业基地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研发检测、企业孵化、金融担保、中介服务、仓储物流等平台。推动江苏徐工整车、中国航天神坤液压、上海宝钢集成建筑等智能制造项目竣工投产。支持现有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施大金重工提质、中国保利民爆器材等项目。围绕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重组启动,加快配套项目引进建设。抓好中天钛业等重大项目。全力支持阜矿集团转型发展。推动国家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实现规模做大、水平提升。
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降成本。坚决落实各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流通等环节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信心。深化全市产业产品协作,扩大地工产品销售,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本地产业间、企业间融合发展。积极实施帮扶企业等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支持规模以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形成总量增加、企业规模提升的良性局面。抓好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工作,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支持引导资源类、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发展实体经济。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上海红星国际广场、大连万达广场、兴隆CBD三期、煤炭物流园、紫金财富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豪德农产品、亚欧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运营。广发行阜新分行正式营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煤炭、农产品等领域电子交易平台。抓好温泉养生、藏传佛教、玛瑙文化等特色旅游景区开发和产品营销。坚持多措并举,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放宽投资领域,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施外贸出口倍增计划,培育农产品、液压、板材等省级出口基地。鼓励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拓国际市场。
(二)以示范带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强农惠农富农基础。
全力抓好示范带建设。今年建成78.4万亩,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合作组织100个,引进项目100个,全面完成200万亩示范带建设目标,使示范带形成规模、产生效益、辐射带动。
优化农业结构。在调减粮食面积、提高单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作物,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品专业基地,创建引进一批农产品品牌。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辉山乳品加工、振隆提质扩能、六和肉鸡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深入实施“畜牧业强市”战略,新建改扩建50个高标准养殖示范场。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保障能力。新增节水滴灌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4.2万亩。加快佛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扩大农业保险面积。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发展现代种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新设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10家,完成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新一轮“集团帮村”,采取产业扶持、社保兜底、教育医疗救助、移民搬迁改造等措施,海州、细河、太平3个城区1284人当年全部精准脱贫,坚决完成全市精准脱贫3.5万人任务。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落实结构性改革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系,培育新动能。
营造利于“双创”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深化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个。鼓励支持技术人才、大学生、青年、妇女、新型农民等各类群体创新创业。增强品牌意识,引导企业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和商标。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随机抽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动态管理权责清单。进一步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做好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市级将建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产业金融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建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完善政府偿债准备金制度。推广PPP模式,重点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推广,推进存量项目进行PPP改造。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推动阜新银行、田园实业等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推进“先照后证”、“一证一码”改革。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加快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扶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
深化国企改革。完成各级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引导企业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盘活国有存量,积极建立国有资产集团化经营机制。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保证正常运转,保证各项改革成本按时支付,保证政府债务不出风险。积极推进公车改革。
稳妥推进民生、农村等领域改革。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推动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坚持不懈抓招商,始终把项目抓在手上,以招商合作引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增长。
提高招商实效。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地。以“三四四”工业产业、农业示范带、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为重点领域,以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为目标,以央企沪企民企辽宁行、军工企业合作等活动为平台,开展精准招商,深化对接一批项目,着力引进牵动性强、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建立点对点跟踪机制,实施招商成效考核。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计划新开工投资五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竣工投产100个,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完善项目库建设,动态管理市级项目建设库和储备库,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和国家库。
健全项目工作机制。坚持责任分工、定期调度通报等制度,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及时解决困难,提高服务项目水平。转变考核方式,注重单体项目的投资额度、总体进度和综合效益。
(五)以环境宜居为目标,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保护治理并重,实施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提升城市功能,建设美丽宜居阜新。
抓好生态重点工程。全力推进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削坡、平盘、绿化等工程,切实提高治理水平。实施细河治理提升工程,抓好控制性工程、防洪、湿地等项目建设,提高防洪能力、排放水质和生态功能。加快宜居乡村建设,以村容整洁为目的,统筹农村饮水安全、垃圾处理,建成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确保稳定安全、达标排放。继续推进地方小煤矿关闭。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4万亩。做好沙化治理,巩固治沙成果。
切实改善空气质量。重点实施“黄标车”淘汰、燃煤小锅炉关停、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交通、工业提标改造等工程,发电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稳定运行。做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开展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阜奈高速、阜盘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京沈客专阜新段及彰武段快速铁路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创业一街跨细河桥建成通车,新建青年街桥。开工建设辽西北供水配套工程,中科垃圾发电项目建成运行。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地下管网113.9公里,天然气管网在城市规划区实现全覆盖。整体搬迁改造港华储气罐。改善大修公路192.6公里,完成省下达的村内道路建设任务。
推进新型城镇化。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有序开发各功能区。促进常住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完善玉龙新城配套功能,开工建设京沈客专阜新站,并做好周边地区开发和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规划。温泉城新增开发面积15万平方米,增强集聚能力。重点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原则,进一步完善属地化管理等机制,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街路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停车设施,提升交通通畅能力。加大扬尘治理力度,整顿治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露天烧烤,搞好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以干净安全为目标,做好老旧小区、弃管小区的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
(六)以人民得到实惠为根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积极促进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鼓励企业减少裁员。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依法加强社会保障扩面和征缴,确保各项待遇按时提标、足额发放。推进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家庭取暖救助全覆盖、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完善医养结合、健康保险等体系。发展慈善事业。
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实施棚户区改造777户;公租房100套、租赁补贴500户。改造农村危房3896户。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推进平安阜新建设,抓好“七五”普法。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依法解决纠纷。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制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做好村委会换届。深化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地军民关系。
(七)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利益分配、人才培养和流动等机制,引进留住优秀人才。支持企业引进创新人才。促进辽宁工大校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等模式,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落实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市示范性实践学校教学楼,市蒙中教学楼、一职专实训楼、实验中学二部综合楼等投入使用。阜蒙县、太平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验收。改造维修薄弱学校5所、校舍10万平方米。
加强卫生工作。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市三院改扩建工程、中心血站和卫生监督所综合楼投入使用。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提高妇幼保健、托幼等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凝聚全市力量。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向群众免费开放。巩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篮球城”建设成果,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八)以适应新常态为着力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履职尽责,推进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理念创新引领工作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深刻领会、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着力”要求,推进“四个驱动”共同发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转换发展新动能,坚持存量增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构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改革深化、“双创”迸发、“互联网+”等动力多元的支撑体系。创新工作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惯性思维,破解新困难、新问题,适应新常态下科学决策、规范运行、工作创新相融合的新模式。
以制度建设推进清正廉洁。注重从制度源头上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让权力更加规范高效运行。坚持向省政府和市委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建议提案。注重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按照市委统一要求,做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坚持重大资金使用、土地出让价格和国有资产处置集体审议等制度,落实政府法律顾问、重大决策和执法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决策咨询等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严格公共资源交易。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遵守执行《准则》、《条例》,履行“一岗双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以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坚持狠抓落实,认真执行国家、省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等懒政怠政现象。坚持质量效率优先,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优化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平台建设,缩短审批时限,打造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坚持底线思维,科学研判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困难,做充分的思想准备、措施准备,精准发力、重点攻坚。坚持实绩导向,注重工作实效,提高工作质量,建立约谈、追责等工作机制,推动政府系统干部转变作风、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努力开创阜新转型振兴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