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 十三五 ” 时期政府工作基本思路和 2016 年工作安排
“ 十三五 ” 时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一时期,国家将加快实施 “ 三大发展战略 ” ,加快推进 “ 五化同步 ”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郴州作为湖南的开放前沿地和湘南起义革命老区、罗霄山扶贫片区,既是全省发展新格局中的重要 “ 一极 ” ,又是 “ 一带一部 ” 、 “ 京广高铁经济带 ” 的重要支点城市,一系列重大政策将产生叠加效应,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市委 “ 十三五 ” 规划建议,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 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大力实施 “产业主导、全面发展 ”总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协调发展,努力把郴州打造成湖南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统筹城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 “实力、创新、开放、生态、人本 ”郴州。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紧密结合郴州实际,编制了我市《 “ 十三五 ” 规划纲要》(草案),提请会议审议。 “ 十三五 ”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 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5% 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7%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8%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9% 、 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 以内;城镇化率 58%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提前两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把 “ 五个郴州 ” 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坚持产业主导、协调发展,建设“实力郴州”。 把产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四个 “ 四年行动计划 ” 为总抓手,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充分挖掘潜在增长能力,全力打造郴州产业升级版,不断提升郴州综合实力。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建设 “ 创新郴州 ” 。 抓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凝聚强大的创新合力,让郴州成为生机勃发、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之城。 三是坚持内外融合、开放发展,建设 “ 开放郴州 ” 。 主动融入国家 “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全面对接珠三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发展,全力打造便利通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创业环境,加快构筑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 四是坚持两型引领、绿色发展,建设 “ 生态郴州 ”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依法保护、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建设 “ 人本郴州 ” 。 把脱贫攻坚作为 “ 十三五 ” 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6 年是 “ 十三五 ” 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 “ 十三五 ” 总体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为 “ 十三五 ” 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6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1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 6%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 、 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 以内;完成省里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兴产业、强实体,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围绕 “ 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 ” ,大力实施 “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 ,多举措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快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 2 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作用,深化有色金属 “ 五个一 ” 战略体系建设,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推进 “ 两化 ” 深度融合,加快有色、化工、建材、锻铸造、食品烟草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壮大 LED 、矿物宝石、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园区 “1555” 工作计划,完善园区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园区经济增量提质。力争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郴州经开区和资兴经开区创建国家经开区取得突破。推进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以 “ 厕所革命 ” 为突破口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 “ 中国温泉之城 ” 和 “ 自驾自助游示范基地 ” 建设。积极创建 “ 休闲城市 ” 。支持宜章县创建莽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汝城县创建热水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进与远大住工战略合作,抓好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旅游开发。支持资兴市、苏仙区、桂东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承办好中国湖南首届国际美丽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节。以郴州国际会展中心为主体,整合各类场馆资源,完善会展组织服务体系,精心承办好第四届国际矿博会、第四届湘南投洽会、第二届湖南(郴州)特色农博会,推动会展经济更快发展。创新流通组织形式,培育支持流通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推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积极争创全国新农村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着力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体企业的效率。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保险业发展。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文化创意、网络服务、数字动漫、健康养老养生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抛荒治理。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发展粮油、果茶、蔬菜、烤烟等 “ 十大农业产业 ” ,稳定粮食总产 190 万吨,收购烟叶 105 万担以上。大力推进郴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抓好北湖石盖塘、资兴罗围、桂阳芙蓉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抓好郴州大道庄园经济、苏仙区现代休闲农业、资兴市花卉园林、桂东和汝城县茶叶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落实粮食收储任务,健全供应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提升现代农机服务水平。推进网络经济发展。推动实施大数据工程,在生产、消费、政务、民生等领域全面实施 “ 互联网 +” 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与知名电商战略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郴州东谷电商产业园、郴州国际电商谷等电商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企业,争取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加快推进 “ 宽带乡村 ” 示范工程,让农村群众更好地领略世界的精彩、融入世界的发展。
(二)突出促投资、旺消费,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坚持把促投资、旺消费作为重要支撑,大力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促进有效投资增长。紧盯国家、省 “ 十三五 ” 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精心谋划,做实基础,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项目计划 “ 笼子 ” ,最大程度地争取国家投资。搭建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倾斜、向项目建设集聚。继续实施 “ 引老乡建家乡 ” 工程,充分发挥商会的平台作用,积极参加中、省重大经贸活动,按照 “ 五有 ” 要求,大力开展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世界 500 强、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产业承接和企业联大靠强。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创新投融资方式,认真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政策,全面激活社会投资。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各类工具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组织县市区实施上市企业 “ 破零 ” 工程,促成一批企业上市或在 “ 新三板 ” 挂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拟安排总投资 1 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 1287 个,年度计划投资 1683 亿元。重点推进金旺铋业深加工材料基地、东江湖大数据中心、长鹿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飞天山旅游文化产业园等 575 个产业建设项目;武广高铁郴州西站扩容提质改造、人民东路延伸段、郴州机场大道、中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新粤浙线)、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等 305 个基础设施项目;市 “ 四馆一厅 ” 、郴州技师学院改扩建、郴州康复医院等 334 个民生和社会发展项目;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鲁塘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及转型发展等 73 个生态环保项目。全力争取郴州机场尽早开工。继续抓好兴永郴赣铁路、城市轻轨以及三南、黄长、临连、桂新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依法征地拆迁和安置,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持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实施 “ 市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 ”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物流园区和标准化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 三网融合 ” ,积极扩大信息消费。加快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文体教育消费,促进健康养老养生和家政消费。加快 “ 两房两棚 ” 建设,落实好贷款降息、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等政策,促进住房消费。
(三)突出增动力、激活力,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抓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明晰市与区事权责任,理顺市与区发展机制,更好地调动市、区两级推动发展的积极性。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企政资分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有序流动。深化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市场交易体系。深化开放型经济改革,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稳步推进 “ 营改增 ” 、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加快推进安仁、永兴、桂阳、嘉禾等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深化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户口登记政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需求、购租并举为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启动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确保年底前初步建立统一登记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以建设 “ 无水港 ” 城市为核心,优化口岸服务,提升口岸功能,力争郴州公路口岸跻身国家一类口岸行列。加快推进口岸物流中心、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扩容、往来港澳公路跨境快速通关等项目建设,加快融入粤港澳通关一体化。支持国际快件个人物品清关业务发展,做大做强国际快件业务,确保 “ 五定班列 ” 正常运行。加快 “ 两平台一基地 ” 建设。高位推动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促进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到境外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实施 “ 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 。加快建设永兴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稀贵金属深加工技术突破。支持建设国家钨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开发钨化工产品及钨合金材料。支持 “ 微晶石墨提纯技术 ” 成果应用及产业化,加快石墨烯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环保产业成果转化基地,转化一批重金属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修复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商事登记和 “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 制度改革,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推进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力争郴州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
(四)突出人为本、一体化,扎实抓好城乡统筹
尊重城镇发展规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升城镇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支持永兴特色制造业省重点县、临武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省重点县和资兴、汝城、宜章文化旅游产业省重点县建设。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启动空港新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加快编制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整治规划、 “ 大十字 ” 城镇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推进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完善市场布局、养老设施、体育设施等其它专项规划,积极推进 “ 多规合一 ” 。完善县城、村镇规划。严格规划执法,确保违法建设 “ 零增长 ” 。提高城镇建管水平。市中心城区拟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66 个、年度计划投资 84.7 亿元。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加快城市新区繁荣发展。突出抓好交通互联互通,促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扎实推进 “ 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 ,加快下湄桥、南塔、东河、文星路等片区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及收转运体系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 “ 两供两治 ” ,加快东江湖引水一期工程和 “ 气化郴州 ” 步伐,启动实施东江湖引水二期工程(桂阳段)。着力抓好交通拥堵问题综合治理。加快创建 “ 公交都市 ” 。强化 “ 门前三包 ” 落实,更好地发挥 “ 数字城管 ” 的作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 “ 大十字 ” 城镇群 “ 五同工程 ” 建设,加速郴资桂、郴永宜融合发展。抓好县城和示范镇、特色镇建设。支持嘉禾县全省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提质,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加快莽山、桃源、茶安、三百蹬、黄口堰、来洋洞等水库建设。全面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试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和重要水源地保护。继续抓好农网改造升级。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体现乡土特色,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统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 “ 空心村 ” 整治,加强古村落保护,确保在新农村建设中 “ 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 。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