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春运期间首都机场预计进出港旅客将超千万人次

2016年02月05日 14:17   来源:法制网   梁士斌

  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拉开帷幕。春运期间,首都机场预计进出港旅客将超千万人次。为了做好春运保障工作,首都机场按照“安全第一、保障有力、方便快捷、真情服务”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每位旅客回家的路平安、顺畅。

  据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王瀚林介绍,截至2月4日,首都机场共起降航班近2万架次,运送旅客302.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均维持在25万人次之上。数据预测,2月5日起降航班1687架次,运送旅客26.24万人次,当天首都机场将迎来节前出港客流最高峰,达到14.35万人次。

  春运伊始,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人流如织,秩序井然。每天,有25万旅客在这里进出。如何让旅客走得了,成为首都机场的头等大事,为此,首都机场加强了航班进程监控,安排专人专岗对航班关键保障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协调、追踪,尽全力保障航班正点,最大程度减少旅客机上等待时间。

  王瀚林告诉记者,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冰雪、低能见度等特殊天气,首都机场将及时启动“运管委”对航班运行趋势进行分析测算,协商实施航班调整,确保进出港航班的安全有序运行。“旅促会”和“新宣委”也将积极发挥平台联动作用,做好延误旅客服务保障的同时,第一时间对外发布最新天气及航班信息。

  据了解,在首都机场3座航站楼内,分布着141台自助值机设备,部分自助值机设备还具备退改签功能。春运期间,首都机场在T3-C楼国内出发C02、C03等五个登机口加装了旅客自助登机设备,从北京飞往上海、杭州等地的国航快线航班旅客均可以享受到自助登机服务所带来的快捷,只要轻松扫描登机牌上的一维或者二维条码,便可自行完成通道验票。此外,首都机场还在1号航站楼的K01、K02柜台,3号航站楼J31、J32值机柜台加装了全自助行李托运设备,旅客完成包括办理登机牌、打印行李条、交运行李、领取行李凭证的自助托运全流程,用时不超过5分钟。自助值机、自助登机、自助行李托运等6项全流程自助服务给旅客带来了更多便捷。

  早上6点半正值春运高峰时段,航站楼内已是人头攒动,但旅客总是能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发现那些身着红色“我帮您”马甲的服务人员。他们不仅可以快速解答旅客关于乘机方面的问询,特殊旅客群体还可通过他们免费申请轮椅、行李搬运、全流程陪伴、冬衣寄存等“暖冬”服务项目。

  为了让旅客走得好,首都机场还特别将“爱心陪伴”服务范围延伸到了车道边,将服务的老年旅客范围放宽至60岁,协调增设了更多寄存衣柜以提供免费冬衣寄存服务,让飞跃炎热寒冷区域的旅客轻松出行。

  在3座航站楼原有无行李快速安检通道和急客通道的基础上,首都机场还专为女性旅客开设了专用通道,并在2号航站楼新增一条急客通道。同时,考虑到旅客通过安检后的实际使用需求,进一步补充了免费电瓶车的数量,老、弱、病、残、孕及距离飞机起飞时间不足25分钟的急客可优先使用。

  首都机场“APP2.0”版也在春运前夕完成了升级,不仅提供更准确、完善的航班动态信息,还新增美食查询及机场巴士实时到站查询功能,让旅客尽享“春运暖途”。

  据了解,自1月26日至2月7日,旅客在首都机场航站楼通过“摇一摇”或在机场参与活动的商户消费并且微信支付,还可“抢”到现金红包,为春运旅途增加了特别的惊喜。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