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8458元,比上年增长 8.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 7.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2859元,比上年增长 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69元,比上年增长 9.0%。扣除价格因素后,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 7.0%和 7.1%。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 33803元,比上年增长 8.7%;恩格尔系数为 22.4%,比上年下降 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 36642元,比上年增长 8.7%;恩格尔系数为 22.1%,比上年下降 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 15811元,比上年增长 8.8%;恩格尔系数为 27.7%,比上年下降 0.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1.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43.03平方米。
“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8%。
图 10 2011-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42.63万人,比上年减少 0.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39%,比上年末提高 0.08个百分点。
图 11 2011-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 1424.3万人、 1475.7万人、 1082.3万人、 1020.1万人和 941.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31.7万人、 44.4万人、 25.2万人、 59.1万人和 26.1万人;分别比 2010年增加 441.8万人、 412万人、 308.1万人、 196.3万人和 569.5万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 187.6万人,其中农村居民参保人数 17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 1.4万人。
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 223.9万人,参合率为 99.3%。
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 8.5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 4.9万人。
表 15 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
单位:元 /月

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 625家,床位 13.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 7.7万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 1158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199个。
十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全市共有 58所普通高校和 80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 9.5万人,在学研究生 28.4万人,毕业生 8万人。全市 90所普通高等学校全年招收本专科学生 15.8万人,在校生 59.3万人,毕业生 15.2万人。全市成人本专科招生 7.5万人,在校生 20.4万人,毕业生 9.5万人。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 5.7万人,在校生 16.9万人,毕业生 5.8万人;普通初中招生 8.9万人,在校生 28.3万人,毕业生 9.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14.6万人,在校生 85万人,毕业生 10.4万人;幼儿园入园幼儿 14.9万人,在园幼儿 39.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 4.1万人,在校生 13.4万人,毕业生 5.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930人,在校生 7136人,毕业生 1786人。
全市共有民办高校 15所,在校学生 6.7万人;民办普通中学 93所,在校学生 3.7万人;民办小学 60所,在校学生 6.7万人;民办幼儿园 574所,在园幼儿 14万人。
科技: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支出 1367.5亿元,比上年增长 7.8%,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由 2010年的 5.82%提高到 2015年的 5.95%。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 R&D)活动人员 35.5万人,比上年增长 3.4%。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 156312件和 94031件,分别增长 13.2%和 25.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 88930件和 35308件,分别增长 13.8%和 51.9%。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72272项,增长 7.4%;技术合同成交总额 3452.6亿元,增长 10.1%。
“十二五”时期,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 58.8万件和 32.3万件,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长 1.8倍和 2.2倍。累计签订技术合同 315814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13788.6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长 23.3%和 1.5倍。
图 12 2011-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及增长速度

年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产开业企业 17965家,比上年末增加 2319家。全年实现总收入 40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其中,实现技术收入 5478.6亿元,增长 13.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 4293.9亿元,下降 7.0%。全年出口总额 295亿美元,下降 12.5%。实现利润总额 3476.7亿元,增长 14.7%。
文化: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 25个,总藏量 5896.2万册;档案馆 18个,馆藏案卷 733万卷件;博物馆 173个,其中免费开放 8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 20个。年末有线电视注册用户达到 569.1万户,其中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 460万户。北京地区 23条院线 182家影院,银幕 1050块,座位数 17.3万个,共放映电影 198万场,观众 7164.2万人次,票房收入 31.5亿元。全年制作电视剧 64部 2451集,电视动画片 9部 4060分钟,电影 291部。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机构 10423个,比上年末增加 158个,比 2010年末增加 3884个;其中医院共有 698个。医疗机构共有床位 11.2万张,比上年末增加 0.2万张,比 2010年末增加 1.9万张;其中医院 1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 2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3万人,比 2010年末增加 8.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9.4万人,注册护士 11.2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 23071.6万人次。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161.61/10万,死亡率 0.82/10万。婴儿死亡率 2.42‰,孕产妇死亡率 8.69/10万。
体育:年末共有体育场馆 20075个。全市共有优秀体育运动员 1074人。获得国际性比赛奖牌 38枚,其中金牌 18枚,银牌 12枚。获得全国性比赛奖牌 132枚,其中金牌 45枚,银牌 48枚。
十三、资源和环境
土地供应: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23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 877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 49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 122公顷,商服用地 202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 1099公顷。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 29.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44.64%。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 16.1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少蓄水 2.23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地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由上年末的 25.66米降为 25.76米。全年总用水量 3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1.89%。其中,生活用水 17.47亿立方米,增长 2.90%;生态环境补水 10.43亿立方米,增长 43.86%;工业用水 3.85亿立方米,下降 24.37%;农业用水 6.45亿立方米,下降 21.08%。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 16.63立方米 /万元,比上年下降 4.67%。“十二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 24.54%。
能源:“十二五”前四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20.15%,提前 1年达到《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 17%的目标。
环境: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为 87.0%,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7.5%,分别比上年提高 0.9个和 0.5个百分点,分别比 2010年提高 6.0个和 2.5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清运量计算)为 99.8%,比上年提高 0.2个百分点,比 2010年提高 2.9个百分点。全市细颗粒物( 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 80.6微克 /立方米和 101.5微克 /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 6.2%和 12.3%。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分别为 50微克 /立方米和 13.5微克 /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 11.8%和 38.1%。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 8252公顷,比上年减少 64.0%。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 59.0%,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比 2010年提高 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 41.6%,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比 2010年提高 4.6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8.0%,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比 2010年提高 3个百分点。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 2015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的增速为 2015年初步统计数与 2014年最终核实数比较的结果。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 [2012]108号);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划分标准仍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3.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 2010年不变价计算。
4.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6.邮电业务总量按 2010年不变价计算。
7.天然气供应总量不包含对燕山石化的供应量。
8.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9.医疗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等相关数据均含部队医院数据,床位不含。
10.体育场馆数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时点为 2013年 12月 31日),包括标准和非标准的所有体育场地。优秀体育运动员人数是指在优秀运动队试训、在训和处于职业转换期并享受运动员津贴的运动员。
11.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是指平原地区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按现价计算,下降率按 2010年不变价计算。若按 2010年不变价计算, 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 18.81立方米 /万元。
13.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 R&D投入强度(即 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执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2013)》(国统字〔 2013〕 55号)标准。
14.2015年开始,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原指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变更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5.自 2015年 1季度起,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北京市按照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后的新口径发布全市和分城乡的居民收支数据。反映收入、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统一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不再对外发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16.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北京市财政局;机动车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保险数据来自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进出口数据来自北京海关;批准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数据来自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数据来自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道路建设、公共交通数据来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自来水销售、水资源、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北京市电力公司;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供应量、燃气家庭用户、燃气管线、集中供热面积、垃圾处理数据来自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农合、卫生数据来自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低保、收养性单位、社区服务机构数据来自北京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利数据来自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技术市场数据来自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自北京市文化局;档案馆数据来自北京市档案局;博物馆数据来自北京市文物局;电影、电视数据来自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数据来自北京市体育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北京市环保局;造林、绿化数据来自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其他数据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北京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