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备感后春节式狼狈 饭馆未开张保姆未返沪

2016年02月16日 13:08   来源:东方网   

  据《劳动报》报道,这两天,不少上班族告别春节长假,投入正常工作,不过令人郁闷的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返城高峰尚未到来,餐饮、美发、快递、家政等服务行业仍处于半歇业状态,相当一部分上班族碰上了吃饭难、理发难、带娃难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节后返工餐饮店高挂“免战牌”

  上班头一天,静安区某外企白领小李和同事们就摊上了这档子事儿,到了饭点儿,小李和三五同事相约外出吃饭,没想到,沿着马路走了足足一刻钟,几乎找不到一家营业的饭店,往日热火朝天的中餐、面馆、茶餐厅,个个铁将军把门———歇业,有些饭店门口的启事上写着“年初十后开业”,有些甚至要等到正月十五之后才开门。无奈之下,小李等人只能直奔洋快餐,谁料唯一洋快餐里挤满了人,不少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突然暴涨的大客流令洋快餐应接不暇,不少汉堡都卖到断货了。有些白领不得不到附近的便利店买份盖浇饭做午餐。见此情形,小李决定从家里带饭对付几天。

  小李的遭遇并非鲜见,记者先后在常德路、江宁路等市中心区域看到,除了银行、便利店等少数店面开张之外,大大小小的餐饮店、家政中介、美发店等服务行业仍高挂“免战牌”,数十家餐饮店,开门营业的不到四成,路面上一片冷清。张先生原本习惯在一家老字号饭馆吃早点,这两天他打算买两个包子当早饭,走遍小区周围却买不着,平日里的煎饼摊、肉夹馍、包子铺都没了踪影,只得买上两个面包果腹。

  保姆请假双职工向父母求援

  春节长假结束了,服务行业却慢了一拍,除了吃饭难,服务业停工还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住普陀的刘女士向记者吐槽,再过几天学校就要开学了,本想趁开学前带儿子去理发,干干净净迎接新学期,“没想到,附近的好几家理发店还在打烊,等了几天都没动静,最后带儿子到南京路理了个高价头,花了一百多元呢。”刘女士心疼地说道。

  理发还是小事,家政服务员的短缺就令不少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更加头疼。杨林去年添了个宝贝女儿,平日里请了位保姆帮忙照看,白天保姆带孩子,晚上夫妻俩自己管,今年春节前,保姆请假回安徽过年,原本说好大年初十就回上海,可是保姆前两天打了一个电话来,说老家出了点事,要到十五以后再回来,接到保姆的这个电话,杨林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他和爱人都要上班,一岁多的女儿谁来管呢?他想到家政中介公司找个人临时顶替一下,可不少家政至今仍未开门营业,思来想去,杨林只得请来年迈的父母帮忙顶几天,等保姆回沪再说。

  根治顽症需从制度入手

  服务行业的春节“拖延症”并非新鲜事儿,已成为每年节后的一个常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贡献率逐年上升,而服务业的节后缺位无疑是个短板。

  对此,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杨鹏飞分析道,该现象的产生关键是由服务行业劳动力用工模式决定的,目前一线城市服务业、制造业的劳动力来源主要是外来劳动力,外来务工者辛苦一年,春节里总要回家住上十天半个月,相对于制造业产业化、纪律性更强的特点,服务业因其规模普遍较小,人员流动性、松散性更加突出;其次,随着外来务工人员逐步年轻化,更加重视自身休闲娱乐,按照农村风俗,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因此,超过半数的外来务工人员都选择过了十五之后返城,由此导致服务行业的节后“晚点”。

  杨鹏飞指出,根治服务业这一顽症,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外来劳动力尽管工作在城市,但无法扎根在城市,他们面对的是户籍、买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障碍,由此导致这一庞大群体的候鸟式迁徙,“作为一线城市,不应对劳动力流动设置过多障碍,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调控等手段缓解劳动力紧缺现象,当然,企业提高待遇、以情留人也是吸引外来劳动力及早返工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