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杭州一酒店草坪突然大面积塌陷 下面有隧道在建

2016年02月23日 07:35   来源:钱江晚报   

  昨天早上7点多,杭州之江路梅灵南路口子旁边一块草坪突然塌陷,现场出现一个3米深的大坑,塌陷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附近居民说:“这一带已经塌陷三次了,下面就是在建的紫之隧道。”

  贯穿杭城西部的紫之隧道,从紫金港路到之浦路,全长14.4公里,设计双向六车道,是杭州目前最长的隧道,按规划,力争今年上半年具备通车条件。

  隧道工程项目部已确认,确实是隧道施工引发了塌陷,原因是一股不明的地下水源突然涌出。

  这已不是紫之隧道施工引起的第一次塌陷。去年4月1日,距离昨天塌陷现场200多米的之江路,也曾因此发生过塌陷。

  塌陷200多平方米,坑深约3米

  草坪被“吃掉”了一半

  塌陷的地点位于之江路梅灵南路旁一家酒店东南角的草坪上。昨天,钱报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看到,塌陷的区域已经用塑料围挡拦了起来。不少带着安全帽的施工工人正在现场忙碌,一辆混凝土泵车正在向围挡内浇筑混凝土。钱报记者试图靠近围挡,工作人员上前劝阻,说这里还是危险区域。

  在距离塌陷草坪约30米远有一幢酒店的行政楼,楼的外墙和楼梯旁均出现了几道长长的裂缝。

  站在行政楼三楼的窗户边,钱报记者看到了围挡内的景象:整个塌陷区域面积两三百平方米,深约三米,塌陷区域几乎将这块草坪“吃掉”了一半。在塌陷区域内,钱报记者还看到土层中有一些粗细不一的管道和光缆,一辆电力工程车停靠在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塌陷地点旁边约一米的位置有一条10KV的电缆,目前电缆还没有受到影响,他们正在现场监测塌陷面积是否会扩大,如果有突发情况会立即处理。

  居民小黄就住在酒店旁。“我是零点睡觉的,早上八点多起来,就看到草坪突然塌了一大块。这里附近塌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过年前有一次塌陷,去年还有一次……”

  在昨天塌陷现场西侧约100米的酒店绿化带内,也有一片用塑料围挡围起来的工地。酒店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是上一次塌陷的位置。钱报记者发现,围挡里面是一个直径约十多米的圆形大坑,里面已经浇筑了不少混凝土。

  一股不明地下水源涌出引发塌陷

  隧道施工引发塌陷已非一次

  钱报记者了解到,塌陷绿地下方即为在建的紫之隧道。隧道工程项目部一位负责人告诉钱报记者,塌陷发生的时间是昨天早上7点多,“因为塌方地点位于酒店绿化带内,所以对之江路、梅灵南路的地面交通没有造成影响,而且塌方地点旁的管线也已经搬迁,财产损失不大。”

  塌陷对于在建的紫之隧道是否有影响?

  “我们现在正在回填处理,之后再进行注浆处理,目前排水设施已经做好了,预计整个修复时间几天就可以完成,不会影响今后隧道的正常通行。”

  为什么草坪会突然塌陷?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解释。“我们正采用浅埋暗挖法对隧道施工,在开挖的时候,前面突然有一股不明的地下水源涌出来,在水流的冲击下,周围泥土不断流失,再加上周围泡得时间长了,土质也变得很软,就突然引起了塌方。”

  工程负责人表示,在建设紫之隧道之前,他们也对沿途进行过地质勘探。“但一般来说,我们前期勘探只是反映当时的情况,而地下水流动是动态的,尤其是前段时间杭州有雨水天气,对我们影响也特别大。”

  工程负责人表示,之前在塌陷现场旁也发生过一次塌方,原因也是地下水突然涌出。

  钱报记者发现,去年4月1日,距离昨天塌陷现场200多米的之江路上也发生过塌陷,原因同样是紫之隧道浅埋暗挖段因为不明水流涌出后坍塌。

  昨天下午,钱报记者拿到了一份塌陷情况说明——

  今天早上七点十五分左右,紫之隧道1标东线洞内突发涌水,初支拱顶发生掉块,引发地表局部塌陷,塌陷位置地表位于某酒店内草坪。

  现场启动应急预案,目前情况基本稳定。无人员伤亡情况,地面交通未受影响。

  工程相关负责人告诉钱报记者,他们已经和酒店协商,因为塌陷引起的相关损失由他们承担修复,并且加强精细化管理,把“水”的问题解决掉。“谁都不希望再出现问题,我们今后将地质超前预报做得再精细一些,发现有水源马上排掉。”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