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贸旅牵动”战略和“金融强市”战略,增强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以镜泊湖、雪乡为龙头,突出湖、林、雪、边、红、俗、特和火山、温泉、湿地、影视等特色旅游,加强经典旅游产品、线路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提升配套服务整体水平。探索现代营销手段,注重电视、微信、 APP应用营销方式,积极开展对俄韩日及港澳台营销。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增长 10%以上。二是提升商贸业。突出对俄对韩特色,加快建设万达广场、五洲国际、绿地 CBD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俄罗斯老街、朝鲜民俗风情街等特色商业街区,亿丰国际汽贸城、牡达农副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融合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市经开区国际物流产业园、阳明区冷链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物流、生产物流、商贸物流,优化生活物流布局。四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强化金融机构引进,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跨境支付等新型金融主体,推进天合石油、友搏药业、富通空调上市进程,完成恒远药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和宁安亚麻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工作,新增金融机构 5家以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对俄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注重发展新产业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平台。
(四)加速推进对俄合作转型升级,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 紧跟国家“一带一路”、龙江及蒙东沿边开发开放带战略,打造龙江陆海丝绸之路“动车组”,加速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建设,与绥芬河联手培育对俄合作新优势。 一是 做大做实进出口加工。 落实省委“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部署,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消费电子、建材、机电、轻工等出口加工产业,扩大粮、矿、木、油、渔等俄罗斯资源能源进口深加工,加大对俄农业合作,推进越邦果汁生产、圣众俄罗斯海产品加工等一批涉俄项目建设,打造中俄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对俄进出口百强企业,提升对俄贸易层次。二是不断提升开放功能。以加强口岸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通道向枢纽转变。提升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穆棱铁海联运等内陆港功能,推进华晟国运物流中心内陆港及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拓展对俄甩挂运输业务。启动牡丹江综合保税区前期工作。三是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中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合作。争取机场落地签或 72小时免签政策,推动自驾游、异地办证等跨境旅游业务,提升人文交流的便利性。同时,扩大与韩日、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五)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增强中心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让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一是高水平规划城市。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城市道路及景观设计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北部、西部、江南新区、沿江等部分区域城市设计,做好城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等 20个重点项目规划。二是高质量建设城市。深化城市建设投资方式改革,引入 PPP、 BOT等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速打造北部、西部、江南新区等重点商圈,加快“三供三治”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推进高铁新站综合体建设和虹云桥改扩建、太平路南北贯通隧道、西十一条路等跨铁项目,启动建设牡丹江大桥,推进环江路和环城路项目,加快世行贷款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推进新安街西延与牡海城际路贯通,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强绿化、亮化、美化,全方位升级城区主街路、广场和桥梁等节点品质,打造城市出入口、主干路与公园立体景观,市区新增绿地 50万平方米,启动凤凰山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三是高标准管理城市。开展整治市容市貌、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环境污染等 10个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市区交通拥堵治理,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坚持绿色清雪,让城市面貌有更明显变化。四是结合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流域治理,加速推进林海供水工程、奋斗水库建设,完成人工造林 2.5万亩、封山育林 11.5万亩。打好防治大气污染攻坚战,开展市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狠抓节能减排和综合治理,推进二发电、热电厂减排项目,完成污泥无害化深度处理项目,生活垃圾处理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六)抓住国家级试点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做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高质量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城关镇、重点镇完成棚户区改造 100万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资 9.6亿元,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响水“两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与森工、农垦合作共建,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工业加工、商贸物流、口岸服务、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提升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二是破解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制约,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农村宅基地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市、县(市)、乡(镇)三级产权交易联动平台建设; 全市城镇化率提高 1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发证完成 80%,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30%以上。 三是 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湖光山色、林海人家、雪韵风情、花果长廊、鱼米之乡、民俗风情、红色经典等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生态特色鲜明、产业支撑有力、人居环境优美、乡土气息浓郁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道路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 300公里,新增农村饮水安全村屯 100个、惠及 6.7万人。
(七)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 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三实两创”共同价值理念,繁荣地域优秀文化,筑牢牡丹江人文根基。一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新闻传媒集团、和音乐器、渤海民族工艺等重点企业,加快建设老工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侨兴新媒体、中俄(牡丹江)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等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广播电视、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影视服务等重点产业,培育具有地域特征的新型文化业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推进数字虚拟渤海国等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继续办好朝鲜族流头节、中俄旅游文化节等活动;鼓励文化精品创作,传播牡丹江正能量和好声音。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等优势竞技项目, 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
(八)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更加注重民生优先,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 20件利民实事,让百姓更有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一是 扎实抓好就业增收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人群援助和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完善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引导农民增加经营收入、劳务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是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0%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 10%和 20%。开展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建立低保信息长期公示制度,建立“救急难”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现城市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三是 推进保障房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棚户区改造扶持资金,推进市区 1.1万户棚户区改造,完成回迁安置 1万户以上。 完成 100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四是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鼓励民办学前教育,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提升市一中文科品牌,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支持驻牡高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改革,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 五是 注重社会治理和管理体系建设。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加强社区、村委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自治组织来自百姓、服务百姓的作用,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结合、具体帮助与文化建设结合,构筑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情感供给线和贴身服务链,构建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无缝组织网络。 六是 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源头管控,深入 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严厉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严格追究执法监管中失职渎职行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专项整治 。 七是 全力保持社会稳定。建立信访疑难案件办理机制、重大信访会议调处研判机制和领导包案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信访积案下降 30%。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 八是 深化平安牡丹江建设。推进公安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深入开展“三大行动”, 加强警务巡防巡控, 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