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6日 张祥安)

2016年02月26日 11:30   来源:滁州日报   

  (二)以扶贫攻坚为当务之急,加速改变农村面貌。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扶贫攻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根据“六个精准”要求,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摸清摸实底数;在此基础上,逐村逐户找出致贫原因,对症施策。健全落实“领导包县、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帮扶机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去贫不去责。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综合利用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途径,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市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切块安排5000万元扶贫资金,同时整合涉农等相关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扶贫。首战必胜,确保2016年47个贫困村脱壳、4.4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胜利完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围绕“规模、科技、资本、融合”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文章。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以上,新增家庭农场9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5家、超20亿元1家,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700亿元。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新增示范点10个。推进农机农技农艺深度融合,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建立示范点8个。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引导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新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家以上,力争凤阳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动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商贸、农业与互联网、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等融合发展、跨界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天长整县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优先抓好50个乡镇政府驻地的环境整治和中心村建设。切实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自然水系、村庄肌理、田园特色、传统风貌,继续打造精品示范线和精品区块。

  (三)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奋力抢占发展先机。强化问题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难点重点,不断使改革开放新红利转化为加快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一批改革试点,努力形成一批改革亮点。农村综合改革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上,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扫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匹配的财政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加速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市县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行政体制改革上,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完善“一照一码”;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建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和多证联办的服务模式;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市县一体化试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上,实质性开展县域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推进学校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均等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新型城镇化改革上,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在苏滁园、汊河、乌衣、炉桥等地探索新型城镇化新路径。推进定远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快产业、交通、市场、通关及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强化“大江北”观念,对毗邻江北新区区域进行系统规划,推动整体融合、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支持金牛湖、汊河、乌衣等节点地区率先融入、率先突破,打造协同发展的战略平台;推动滁宁合作项目化,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构建滁宁半小时生活圈。推进与合肥一体化,深化两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等方面合作。争取省政府延续皖江示范区相关政策,落实省促进皖北发展政策,积极参与淮河流域治理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创建。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天长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运行,提升保税仓库运营水平,申建滁州无水口岸、保税物流中心。

  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推进民营经济提升工程,不断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降低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新型政银担合作,发挥续贷过桥资金作用,推进“税融通”,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创客空间等新型科技孵化器及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000户、个体工商户1.7万户。深化与知名民企合作,新增5亿元以上民企合作项目30个以上。

  (四)以招商引资为第一抓手,狠抓项目落地生根。强化精准服务,注重全程跟进,落实“四督四保”推进机制,持续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

  突出抓好招大引强。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高位推进,进一步发挥县干招商小组作用,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主攻重点区域,力争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加粗产业链条,形成集群效应。务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大健康产业的大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采取切实措施,把人才引进、科研机构引进落细、落实。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30个,年到位资金880亿元;力争40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责任制严格起来、把督查调度严格起来、把考核奖惩严格起来。每个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重大项目必须由市县领导牵头抓;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协调、调度要经常化、规范化,协调、调度要解决问题、记录在案;发扬“钉钉子”精神,盯紧具体项目、盯紧重点目标人、盯紧关键环节、盯紧竞争对手,力戒虎头蛇尾、抓抓停停、不了了之,力求抓一件成一件;严肃认真对待项目考核,去包装、挤水分、掀盖头,不怕数项目、敢于亮实绩;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兑现奖惩,对因工作不力导致项目失去、失误、失败的,要查明情况、吸取教训、问责到人。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优化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优先解决园区水、电、路、气、通信、排污等必要的生产设施配套问题,缺什么立即补什么,让项目能落地、企业可生产。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公交、学校、医院、银行、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产城互动。市开发区要加快推进“三次创业”。苏滁产业园要在20亿元以上大项目和3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上实现突破,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达20个、15个、10个以上。天长开发区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和转型升级示范区,全椒开发区扩区争取获批,汊河开发区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凤阳?宁国、定远?肥东、明光?肥西合作共建园区。

  (五)以城乡统筹为主要路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以“一尊重、五统筹”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树立“精明增长、精益建设、精准管理”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乡治理能力。

  中心城区要提升提神。着眼提高品位品质,推动滁城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让市民生活得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好。一是提升规划水平。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强化滁来全规划衔接,实现中心城区“多规合一”。严格规划实施,切实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尽快编制实施海绵城市规划、管廊规划和水生态体系规划。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城市轮廓线、标志性建筑等建设管理,注重特色塑造,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二是推进重点工程。以“四个一”工程为重点,实施好总投资超50亿元的44个重点建设项目。琅琊山以创建5A级景区为统领,完成核心景区整治;规划建设景区路网,推进重大文、旅、休、养类项目落地、建设。清流河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并做好一、二期工程的衔接调整,着手谋划三期工程。明湖工程全面启动,加速大坝建设和湖区整理、路网建设、湿地景观营造等,2017年汛前下闸蓄水。古城继续稳准推进保护改造提升,注重文脉延续,彰显“滁”字山、水、城的特色。三是补齐城市短板。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南新区学校、医院、菜场、超市等建设,旺盛人气。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健全物业服务、监管机制,着力解决小区顽症,处置问题楼盘。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健全管理重心下移、执法集中统一、建管养分离、网格责任到人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网络共建共享,消除“数字鸿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改造瓶颈路段和节点,扎实开展好违建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五城联创。

  美好城镇要做精做强。遵循产城融合、新老并重、建管一体的基本原则,继续把县城建设好。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拉升建设标杆;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宜居性和承载力;进一步把握好房地产开发节奏,组合运用好去存量、消虚肿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使“整洁”全覆盖、常态化。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乌衣、汊河、炉桥、临淮、铜城、大墅等产业新城,藕塘、半塔、女山湖等旅游小镇;选择汊河、炉桥、秦栏等地开展撤镇设市试点。

  基础设施要抓主抓重。推进滁宁轻轨、宁天城际二期、合连高铁、合滁宁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求合宁高速扩建、滁天高速、来六高速连接线等开工。加速滁淮高速、滁州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项目建设。深入比选场址,推进大唐电厂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完成220千伏团山变、贺庄变建设,推进中海油等天然气管道项目。江巷水库启动征迁并开工建设,完成沙河水库除险和滁河近期治理等工程,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02座。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6日 张祥安)

2016-02-26 11:30 来源:滁州日报

  (二)以扶贫攻坚为当务之急,加速改变农村面貌。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扶贫攻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根据“六个精准”要求,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摸清摸实底数;在此基础上,逐村逐户找出致贫原因,对症施策。健全落实“领导包县、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帮扶机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去贫不去责。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综合利用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途径,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市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切块安排5000万元扶贫资金,同时整合涉农等相关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扶贫。首战必胜,确保2016年47个贫困村脱壳、4.4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胜利完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围绕“规模、科技、资本、融合”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文章。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以上,新增家庭农场9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5家、超20亿元1家,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700亿元。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新增示范点10个。推进农机农技农艺深度融合,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建立示范点8个。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引导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新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家以上,力争凤阳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动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商贸、农业与互联网、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等融合发展、跨界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天长整县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面推进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优先抓好50个乡镇政府驻地的环境整治和中心村建设。切实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自然水系、村庄肌理、田园特色、传统风貌,继续打造精品示范线和精品区块。

  (三)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奋力抢占发展先机。强化问题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难点重点,不断使改革开放新红利转化为加快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一批改革试点,努力形成一批改革亮点。农村综合改革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上,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扫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匹配的财政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加速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市县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行政体制改革上,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完善“一照一码”;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建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和多证联办的服务模式;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市县一体化试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上,实质性开展县域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推进学校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均等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新型城镇化改革上,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在苏滁园、汊河、乌衣、炉桥等地探索新型城镇化新路径。推进定远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快产业、交通、市场、通关及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强化“大江北”观念,对毗邻江北新区区域进行系统规划,推动整体融合、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支持金牛湖、汊河、乌衣等节点地区率先融入、率先突破,打造协同发展的战略平台;推动滁宁合作项目化,促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构建滁宁半小时生活圈。推进与合肥一体化,深化两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等方面合作。争取省政府延续皖江示范区相关政策,落实省促进皖北发展政策,积极参与淮河流域治理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创建。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天长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运行,提升保税仓库运营水平,申建滁州无水口岸、保税物流中心。

  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推进民营经济提升工程,不断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降低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新型政银担合作,发挥续贷过桥资金作用,推进“税融通”,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创客空间等新型科技孵化器及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000户、个体工商户1.7万户。深化与知名民企合作,新增5亿元以上民企合作项目30个以上。

  (四)以招商引资为第一抓手,狠抓项目落地生根。强化精准服务,注重全程跟进,落实“四督四保”推进机制,持续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

  突出抓好招大引强。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高位推进,进一步发挥县干招商小组作用,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主攻重点区域,力争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加粗产业链条,形成集群效应。务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大健康产业的大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采取切实措施,把人才引进、科研机构引进落细、落实。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30个,年到位资金880亿元;力争40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把项目责任制严格起来、把督查调度严格起来、把考核奖惩严格起来。每个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重大项目必须由市县领导牵头抓;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协调、调度要经常化、规范化,协调、调度要解决问题、记录在案;发扬“钉钉子”精神,盯紧具体项目、盯紧重点目标人、盯紧关键环节、盯紧竞争对手,力戒虎头蛇尾、抓抓停停、不了了之,力求抓一件成一件;严肃认真对待项目考核,去包装、挤水分、掀盖头,不怕数项目、敢于亮实绩;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兑现奖惩,对因工作不力导致项目失去、失误、失败的,要查明情况、吸取教训、问责到人。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优化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优先解决园区水、电、路、气、通信、排污等必要的生产设施配套问题,缺什么立即补什么,让项目能落地、企业可生产。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公交、学校、医院、银行、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产城互动。市开发区要加快推进“三次创业”。苏滁产业园要在20亿元以上大项目和3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上实现突破,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达20个、15个、10个以上。天长开发区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和转型升级示范区,全椒开发区扩区争取获批,汊河开发区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凤阳?宁国、定远?肥东、明光?肥西合作共建园区。

  (五)以城乡统筹为主要路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以“一尊重、五统筹”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树立“精明增长、精益建设、精准管理”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乡治理能力。

  中心城区要提升提神。着眼提高品位品质,推动滁城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让市民生活得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好。一是提升规划水平。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强化滁来全规划衔接,实现中心城区“多规合一”。严格规划实施,切实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尽快编制实施海绵城市规划、管廊规划和水生态体系规划。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城市轮廓线、标志性建筑等建设管理,注重特色塑造,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二是推进重点工程。以“四个一”工程为重点,实施好总投资超50亿元的44个重点建设项目。琅琊山以创建5A级景区为统领,完成核心景区整治;规划建设景区路网,推进重大文、旅、休、养类项目落地、建设。清流河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并做好一、二期工程的衔接调整,着手谋划三期工程。明湖工程全面启动,加速大坝建设和湖区整理、路网建设、湿地景观营造等,2017年汛前下闸蓄水。古城继续稳准推进保护改造提升,注重文脉延续,彰显“滁”字山、水、城的特色。三是补齐城市短板。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南新区学校、医院、菜场、超市等建设,旺盛人气。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健全物业服务、监管机制,着力解决小区顽症,处置问题楼盘。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健全管理重心下移、执法集中统一、建管养分离、网格责任到人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网络共建共享,消除“数字鸿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改造瓶颈路段和节点,扎实开展好违建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五城联创。

  美好城镇要做精做强。遵循产城融合、新老并重、建管一体的基本原则,继续把县城建设好。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拉升建设标杆;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宜居性和承载力;进一步把握好房地产开发节奏,组合运用好去存量、消虚肿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使“整洁”全覆盖、常态化。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乌衣、汊河、炉桥、临淮、铜城、大墅等产业新城,藕塘、半塔、女山湖等旅游小镇;选择汊河、炉桥、秦栏等地开展撤镇设市试点。

  基础设施要抓主抓重。推进滁宁轻轨、宁天城际二期、合连高铁、合滁宁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求合宁高速扩建、滁天高速、来六高速连接线等开工。加速滁淮高速、滁州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项目建设。深入比选场址,推进大唐电厂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完成220千伏团山变、贺庄变建设,推进中海油等天然气管道项目。江巷水库启动征迁并开工建设,完成沙河水库除险和滁河近期治理等工程,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02座。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