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我市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设定为28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3.5项,约束性指标14.5项。总体目标就是“一个高于、两个提升、三个提前、一个确保”,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1%;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五年,重点抓好以下七大任务:
(一)持之以恒推进创新发展,加速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使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主动力。用好京津创新资源,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创新服务平台,共建技术交易市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经济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加大创新投入,重点针对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智能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核心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依托六大主导产业创建国家级实验室。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实施“百千万”人才兴衡计划,建立“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实施“蓝火计划”衡水专项,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二)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国家中小城市改革试点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工作,鼓励基层和部门推出“一招鲜”举措,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黑龙港地区快速发展引领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监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地方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多层次金融机构,开发应用多类别金融产品,加强金融风险管控,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五个平台两头+”改革模式,使供销社更好服务“三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三)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以高端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联动和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开展技术和管理改造,努力推动特色产业向主导产业跨越、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跨越,壮大完善由铁路交通工程、功能材料及制品、食品及生物制品、节能环保及新能源、物料输储装备、电力通讯装备六大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构建的“6+3”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发展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到“十三五”末,食品及生物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功能材料及制品制造业超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打造冀中南区域性物流枢纽为目标,建设集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衡水湖湿地等生态文化资源,加快体验性、参与性和休闲性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知名旅游城市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到“十三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
(四)持之以恒推进协调发展,全力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构建“一核三轴三区”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改造提升桃城区、冀州市,加速发展滨湖新区和工业新区,实现市区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湖区水面100平方公里、环湖造林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0万人目标。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做足“水、绿、净、文”四篇文章,打造宜居宜业特色县城。支持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打造冀中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冀州市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和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枣强县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裘皮服饰生产基地;支持武邑县打造衡武产业协同发展区;支持深州市建设高档家居、精细化工和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武强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支持饶阳县打造京津优质果蔬产品供应基地和农副产品物流集散基地;支持安平县打造丝网之都和国家级区域物流服务中心;支持故城县打造服装服饰产业聚集区和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支持景县打造现代装备制造、石化科技新材料、橡塑管业、铁塔产业制造基地;支持阜城县建设衡水东部开放经济试验区、港口经济延伸区、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和优质安全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基地。以产业小镇、明星小镇、特色小镇为模式,扎实推进建制镇建设。以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为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三区同建”。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45%。
(五)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以生态约束倒逼发展转型,以发展转型保障生态改善,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确保劣五类水质河流基本恢复使用功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达到省要求。开展气候生态承载量科学评估,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引水入城入园入村工程。推进造林绿化转型升级和林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5%。全面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和资源审计制度,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六)持之以恒推进开放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围绕“一枢纽四基地”功能定位,以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领域为突破口,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继续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努力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围绕打通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济五大通道,推动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高铁、城际、轨道、高速、航空等互联互通交通网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同东盟、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积极承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服务外包项目,建设服务外包合作基地。抓好工业新区海关监管场所、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海关场所的申报和建设,创新跨境电商等外贸方式,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推进安平丝网、大营裘皮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
(七)持之以恒推进共享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确保“十三五”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提前摘帽。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公务员工资水平政策调整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创业基地建设,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动农村小学高年级向乡镇集中、初中向重点镇集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县城教育园区集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吸引京津重点高校来我市联合办学,打造京津冀教育名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国际绿色马拉松”品牌赛事,提升长跑城、健步城、篮球城建设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平安衡水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建设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再铸衡水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