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长江经济带协调体制机制

2016年03月02日 11:43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路洪卫“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主题,是决定长江经济带能否成为世界级城市带的关键所在。下好“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首先,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多维协同推进。在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再是“单打一”的经济类命题,更多的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行政“五维”协同发展的命题,需要在“五维”融合发展中寻找体制机制的制度性突破。长江流域开发涉及产业布局、城镇布局、水资源分配、航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等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寻求经济带健康发展和协调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把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优先领域,把推进市场、产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对接难点,争取在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

  其次,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牢固“一盘棋”思想。长江经济带涵盖11个省市,各行政单元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长江沿线各省市发展程度不一,全流域观念欠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中最本质的也是很难解决的是行政区划带来的利益分割。这就需要对接国家顶层设计,加强11省市之间、省市县之间政府协调联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联动、企业主动、民间促动的合力。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完善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应高位推动,建立经济带内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磋商,统一部署落实。

  第三,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统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各负其责、有机配合”的分层推进的区域合作机制,在跨区域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公共性产品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更需要政府承担主导责任,并积极探索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产业发展、跨区域投资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涉及到各级政府的财税收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又要着眼于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共赢,加强各级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在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改革方面,应强调市场的主导作用,培育公正、公平、公开、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强化主体功能区布局。主体功能区跳脱原有行政区划的框框,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以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自的区位、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模、总量、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有较大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应向城市群集中,注重城市群的引领作用。习总书记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城市群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区域协调,一方面,促进三大城市群各自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城市群之间的联动合作,加快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进长三角产业沿长江向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有序转移,促进三大城市群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

  第五,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如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决定长江经济带能否成为世界级城市带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把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放在同等甚至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共同行动,深化生态文明联动共治机制,创新流域管理体制,组建跨部门跨地区的流域涉水管理联席会议,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机制,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补偿机制。(作者系省社科院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