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郭碧燕 韩月扬)日前,菜农陈清泉给3亩豇豆施完有机肥,便掏出农事记录本,记下肥料的名称、来源、剂量。陈清泉是南靖县龙山镇宝斗村的菜农,两年前加入宏顺果蔬专业合作社。农事记录本是社员的标配。“统一采购种子,统一施肥用药,统一贴牌出售,标准化种植出来的豇豆,每公斤能多卖4角钱。”陈清泉说。
南靖是蔬菜种植大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13万多亩,总产量超30万吨。近年来,传统粗放的蔬菜种植模式弊端渐显。因此,政府、新农人与工商资本共同发力,开始一场蔬菜生产标准化、产业化的战役,力争带动蔬菜产业转型。
转型愿望
宏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顺水是宝斗村的蔬菜种植大户,从业近30年。他说,龙山镇发生过不少因生产过程缺乏标准而引发的坑农事件。几年前,由于种子采购环节没标准化,不少农户买到隔年毛豆种子,发芽率不到一半,血本无归。
种菜模式不变不行。2010年,陈顺水牵头成立合作社,社员从5户发展到10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如今已扩大到近千亩。他希望通过合作社,引导菜农探索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提升蔬菜的品质与产量。
这也是大部分菜农的愿望。去年,现代农企百汇绿海在龙山镇双明村设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企业负责人吴海在当地走访时发现,该镇人口近5万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茄子和椒类。但生产分散、粗放,菜农的收益并不高。“我们基地产出的蔬菜每亩
可卖6万多元,但他们的只能卖3万多元,不少菜农转型意愿强烈。”吴海说。
南靖县农业局副局长陈炳山介绍,南靖发展蔬菜产业历史悠久,在蔬菜标准化种植方面早有基础,当地的设施大棚已初具规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菜农便尝试搭建小果棚,以提高反季节黄瓜苗的成活率。之后,小果棚逐渐被竹架大棚所取代。2013年,我省出台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补贴标准。在此推动下,南靖钢架标准化大棚数量在3年内增加1500亩,估计未来每年还将新增1000亩。
南靖推行蔬菜标准化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现代农企与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菜农参与转型。
种菜革命
如何带动菜农转型?
2014年,陈顺水与南靖县农业局合作编印并发放300多份豇豆生产技术规程,并请来农技专家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菜农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以往农技培训大多是填鸭式,我们尝试参与式教学,让农民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在田间动手实践。”陈炳山说,培训为宏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高畦双行栽培技术。如今,太阳能杀虫灯、黏虫板等设备已广泛运用于合作社的蔬菜种植中。
如何保证菜农严格进行标准化生产呢?为此,陈顺水建立一套标准园生产制度。“我们统一发放农资,并对其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农户在农事作业时,需对农业投入品的情况一一记录,以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
蔬菜进入市场之前,还要严格检测。为此,陈顺水专门配备一套农残检测设备。检测合格的蔬菜将被统一贴上“宏源顺”品牌,并被附上可追溯条形码,消费者根据条形码,就可进行质量追溯。
如今,在南靖,越来越多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开始采用标准化流程种植蔬菜。2014年,宏顺果蔬合作社、好蔬香果蔬专业合作社、南靖县海山果蔬冷冻有限公司等3家示范园通过省级标准园验收。在陈炳山看来,标准园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对周边农户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来自南靖县农业局的数据显示,光宏顺合作社一家,已带动周边生产5000多亩,涉及农户2000多户。
49岁的陈良平是太保村的老菜农。这两年,他跟着好蔬香专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种植黄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贴牌销售。如今,他的6亩多菜地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远高于以往的6万多元。
资本下乡
尽管新农人的尝试有效推动了蔬菜的标准化种植,但由于农村资金有限,标准园建设的水平仍不高。“通过省级验收的标准园,可获得50万元补助,只够路沟渠的硬化与完善。”陈炳山认为,提高蔬菜产业的标准化水平,还需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看到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前景,一批现代农企纷纷入驻南靖。2015年,台企农友种苗有限公司投资近700万元,在龙山镇坪埔村设立80亩良种繁育基地,预计每年可推广销售高优种子500多公斤。基地除了进行甘蓝、西葫芦、青梗白菜等新品种选育外,每年还将从台湾引进一批新优品种进行繁育与示范推广。
“南靖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仍以大路蔬菜为主,高质量、高效益的蔬菜占比偏小,跟不上市场步伐。”农友种苗负责人彭智通表示,蔬菜生产标准化,首先应提高良种水平。为此,企业引入蔬菜花卉穴盘育苗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蔬菜遮阳网、防虫网覆盖等先进栽培技术。以穴盘营养土育苗技术为例,小白菜三四天就可发芽,二十来天就可定植,定植后的返苗期就两三天,远低于传统方式。
福建百汇绿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投资2亿元,在龙山镇建设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将与福建农科院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采用智能温控大棚育苗、设施温室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企业负责人吴海说。
最近,吴海正忙着进行水果西红柿基质栽培试验。“基质栽培不仅能提高蔬菜品质与产量,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成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吴海表示,基质栽培技术将在全基地铺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带动周边菜农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在此间为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和资金支持。”
记者手记>>>
农业现代化,需更多示范带动
作为蔬菜大县,南靖蔬菜产业根基深厚。然而,传统生产模式日益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种、安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难以保证蔬菜生产的高质高效,菜价走低的惨剧周期性上演。
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正当其时。然而,传统农民在观念、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天然缺陷,寄希望于农民自发变革农业生产模式,并不现实。这时,各方力量的带动与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新农人、专业合作社、工商资本的介入下,南靖农业生产正在进行一场有益的探索。尽管当地蔬菜生产与真正的标准化尚有距离,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理念正逐渐为农民所接受与应用。
农业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而需更多的示范与带动。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