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白云新生儿3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可免费查

2016年03月05日 11:13   来源:广州日报   

  昨日,记者从白云区获悉,自3月1日起,在白云区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3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听力筛查将实行免费。为此,今年白云区财政计划投入315万元到该项惠民项目,每个接受筛查的新生儿家庭可减少约150元支出。

  近日,记者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科病房看到,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的宣传海报张贴在显眼处;而在产科病房的新妈妈们,则是人手一份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项目的宣传折页。该院负责人说:“这几天医院在全面宣传这项工作,让更多准妈妈、新妈妈知晓和享受这项惠民政策。”

  这时,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正在一个小宝宝足跟侧采血,她迅速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滤纸上,让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送达筛查中心。“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我们一般不通知上级管理部门;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复查后仍为阳性的,就要反馈给上级管理部门。”该医生说,确诊后的患儿需要进行追踪,及时给予长期、正确的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

  据悉,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施的专项检查。上世纪90年代起,白云区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尽管是必查项目,但需自掏腰包。

  今年3月1日起,凡在白云区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其3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即俗称“蚕豆病”),还有听力的筛查都实行免费,同时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所需药物和特殊奶粉也将给予补助。区卫计局负责人说:“今年区财政预计投入315万元启动这项免费惠民政策,而每个接受筛查的新生儿家庭可以减少150元左右的支出。”

  目前,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正建立健全“区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白云区各助产机构也正建立内部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工作机制,以优化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的各项流程和环节。

  背景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 缺陷儿童风险增加

  2015年,广州市出生的新生儿约有23.76万,而白云区出生的新生儿约3.85万。其中,白云区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9.09%,听力筛查率达97.84%。据卫计部门预测,今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所占比例会明显增加,娩出缺陷儿童的风险也明显提高。

  “此惠民政策有利于尽早发现儿童所患先天性疾病,减少致残或致障情况的发生,也可减轻社会负担和家庭痛苦。”区卫计局负责人说。

  经卫计部门测算,预计今年广州市因“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而多出生的常住人口数约为4万,而到了2017年、2018年将迎来出生人口的高峰。尽管新一波生育高峰暂时不会出现在今年,但白云区户籍一孩夫妇人数约有11万,白云区占全市多出生的常住人口数比例肯定不低。

  “市卫计委正在制定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包括产儿科人员培训、进修等措施。”该负责人说,全区22家助产机构也将统筹利用好自身资源,充实产儿科人力,扶持产儿科发展,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共同提供好这项免费筛查的惠民服务。

  2015年,广州市出生的新生儿约有23.76万,而白云区出生的新生儿约3.85万。

  其中,白云区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9.09%,听力筛查率达97.84%。

  预计今年广州市因“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而多出生的常住人口数约为4万,而到了2017年、2018年将迎来出生人口的高峰。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