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皎:长江经济带须走“绿色发展”路
本报记者 史晨生报道
“鉴于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已进入运行轨道,覆盖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都超过了全国的40%。这么一个区域广、工程量浩大的项目,在全面推动的同时,切莫忘记生态建设,一定要抓住绿色发展这个关键,把生态建设摆在笫一位而不是突出位置,像北京蓝天攻坚战那样,蓝天笫一、产值笫二,让清洁的长江水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时的样子,这不仅是流域人民生存的需要,也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宣传部部长张皎日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张皎委员告诉记者,长江水道,自古黄金誉之,它不仅支撑着大半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哺育着整个长江流域的各族人民,尤其是在现今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除了供本流域人民生产生活之外还不远千里“南水北调”至京津等地区,供沿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之用,其水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不得不让人忧心的是,长江水质目前不仅受到了污染而且还正在逐年恶化。据2011年水利部长江委员会报告:2009年长江流域污水排放总量333.15亿吨,比上年增2.47%。2011年水利部、发改委、环保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信息显示:78个国控断面中4至5类水质23个、占29.5%,劣5类水质7个、占9%。2013年江苏省人大检查报告中指出,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状况,2004年稳定在二类以上标准、2012年降为三类水质标准,部分水域为三至四类、甚至有劣五类水体,达标率平均为56%。长江污染速度己大于长江水体的自净化速度,长江的水质己出现了危机。
张皎委员建议,为了进一步规范长江水质监测制度与仪器仪表的操作规程,应增加长江水质监测点数并做到科学布点,科学地处理监测数据并加强对监测数据真实性的监督,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来模拟各种状况以便找出相应的对策,做到定时公布,用好监测数据使其具有可比性、权威性和服务性,便于人们的了解与应用。
张皎委员表示,从国家层面应尽快制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规,指导经济带管理部门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及发展与还生态债(治理历史留下的污染)的关系。不污染是应该做的,还债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其次科学地、可持续发展地规划长江沿岸的产业布局,全面提升经济带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对每个项目认真做好环境评价及再评价(对环评的评价)工作。坚持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与生产设备及生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另外在关注三峡蓄水带来的流动性变化的同时,也要关注由此造成的入库支流和沿江湖泊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以及下游海水倒灌对水体盐含量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