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16年03月16日 15:04   来源:重庆日报   

  万州区区长白文农

  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

  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

  奉节县委书记李光荣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实习生 欧丽琴

  高端访谈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渝东北长江沿岸各区县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近日,万州、云阳、奉节、巫山等区县负责人分别接受记者采访,详谈了各地的思路和做法。

  万州区区长 白文农

  云阳县委书记 张学锋

  奉节县委书记 李光荣

  巫山县委书记 李春奎

  重庆日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你们如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强化保护,特别是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

  白文农:万州区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点开发区,近年来,持续推进“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突出抓好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有力维护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例如,我们在城区及长江沿线镇设置打捞作业点7个,年清理漂浮物1万吨以上,保障了三峡水库万州段“江清岸洁”,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持续保持良好。在制度上,区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并推行“环保禁止令”,对非煤矿山、石材加工等行业发出7条“环保禁止令”,从制度上突出常态化监管。

  张学锋:云阳立足功能定位,确立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目标,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走“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产城融合城镇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并率先构建了生态指标体系,设置了包括“空间开发格局”“生态经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建设”六大类31项指标,推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

  李光荣:我们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进行了优化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分级分类管控。尤其是在水环境保护上,实现32个建制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人口较为集中的撤乡场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全覆盖,并建立覆盖各乡镇的三级垃圾收运系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集中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还实施了长江流域奉节段、梅溪河、大溪河、草堂河、朱衣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李春奎:巫山将全县2958平方公里幅员面积纳入保护范围,严格实行分级分类管控,严守生态红线。重点对城镇规划区、旅游景区和农村集中安置点实施保护性开发,实现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上,新建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运转运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到2017年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将实现全覆盖。同时,推进环保物联网建设,成立环保物联网监控调度分中心,境内673个搬罾全部拆除,有力保护了水环境。

  重庆日报: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东部带动中西部经济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那么,地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如何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与转移?

  白文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万州将立足区位优势,着力建通道、筑平台,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临港经济产业基地。一是以骨干交通为重点,推进“两横两纵”铁路骨架网、“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和“一空一港”建设,着力打造快捷、高效的集疏运通道;二是以万州经开区为依托,优化水港、陆港、空港与万州经开区五大产业园之间的功能联系,打造临港产业空间;三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要素,策划包装一批符合生态涵养发展要求的好项目、大项目,着力培育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特色化工、装备制造传统产业,加快形成一批100亿级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推动转型升级。

  张学锋:云阳将借助“一江四河”的水运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二是建设复兴翻坝物流产业园,构建三峡地区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服务保障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港口物流新县”;三是围绕船舶制造业、船舶零配件、游艇,分段制造特种船舶,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大力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李光荣:为更好地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奉节正在建设4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已发展起眼镜制造、玻璃加工、红豆杉制药、油橄榄加工等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依托30万亩脐橙、30万亩油橄榄、20万亩红豆杉的农业产品资源优势,从东部地区引入大型生产企业、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制药的企业入驻,形成年产380万副眼镜、1吨红(紫)杉醇、2万吨橄榄油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建设成为西部眼镜制造产业园和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李春奎:抢抓机遇,巫山的重心是交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在交通上,加快建设铁路、机场、公路、黄金水道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中心”交通网络,全力打造渝东门户交通枢纽;有了发达的路网交通,便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到2020年,力争长江巫山港年吞吐能力达到千万吨以上,规划建设渝东农产品交易市场、楚阳综合物流园等商贸物流载体,建设渝东鄂西区域性边贸中心。

  重庆日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对保护与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功能定位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一步如何保障发展更有力,保护红线更严格?

  白文农:我们将严守底线,抓好大保护,科学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首先要严守自然资源利用底线,特别是严守耕地、林地、森林面积底线,分别保持在130万亩、250万亩和230万亩以上;其次要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底线。从严控制各类开发活动,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好长江沿线、铁峰山脉等自然山体生态屏障;最后还要严守生态产业安全底线,建立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张学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要把加快造林绿化、实施生态修复摆在重要位置。过去几年,云阳共完成造林绿化12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3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争取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同时,在生态屏障建设中,云阳将坚持走“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提高自然要素的利用率,利用绿化长江的契机,打造了35万亩柑橘林,成为三峡地区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实现了增绿与增收“双赢”。此外,每年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集镇、县城及重庆主城区梯度转移1.5万人以上,逐步减轻生态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李光荣: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到既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好自然要素,是奉节必须持续探索的事情。秉承这一理念,我们依托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中低“三带经济”: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大力种植中晚熟脐橙,目前已种植30万亩;在海拔400到800米的中高山地区,大力发展油橄榄和蚕桑产业,目前已种植油橄榄10万亩,计划种植30万亩;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重点发展烟叶和中药材。

  李春奎:巫山在一些方面做了探索。例如,全县每年投入资金400余万元,落实140名专职管护员常年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对160余万亩重点公益林开展森林保险。下一步,巫山将严守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红线”,继续以“一江一河一湖”、大小三峡旅游精品景区为重点,强力打造长江巫峡口至瞿塘峡口、小三峡两岸和环大昌湖三大景观带,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水电、风能、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