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专家在蓉建言"搞好城市群绿化"

2016年03月17日 15:51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李庆)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不仅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16日,就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四川省林业厅组织了省内外的16名生态专家在蓉举行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专家座谈会”。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院士尹伟伦认为,林地建设不能够只造林而不经营,应按照林地形状进行相应的森林经营方案设计。在会场上,专家们就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和对策。

  变化:每年流入长江泥沙量较1998年前减少近六成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大规模绿化?四川省林业厅邀请了来自省内外的16名生态及自然保护专家、学者相聚,倾听意见,借智借力。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幅员面积约占长江上游的一半,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后组织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川西北防沙治沙、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全省自然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目前,四川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累计营造森林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36%,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第4位。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较1998年以前减少了近六成,全省森林和湿地提供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等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1.65万亿元。四川已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92个,1万余种高等植物、12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但是,四川局部地区生态仍然脆弱、水土流失仍较严重,草地湿地退化、沙漠化、石漠化等现象仍然存在,长江上游生态体系还不完善,生态功能发挥还不突出,与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还有较大差距。

  专家:应该搞好城市群的绿化并提供更多生态产品

  近期,省委王东明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重要文章,提出“坚持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之中”,进一步阐明了四川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决心。

  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业管理服务的森林和林地、湿地、荒漠土地面积超过全省幅员的55%,在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地位和作用,必须切实担负起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筑生态文明美丽四川的主体责任。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院士尹伟伦认为,林地建设不能够只造林而不经营,应按照林地形状进行相应的森林经营方案设计。“应该搞好城市群的绿化,为城市提供更多生态产品。”西南林业大学原校长刘惠民在会上发表了自己观点。

  专家们就长江生态屏障与长江经济带的关系和对策、提高森林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措施等现场建言献策。同时呼吁积极争取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相关政策,共建美丽四川,共护母亲河。省林业厅将梳理专家建言,形成专家建议意见并报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摆在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作出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等系列重要部署。今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指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