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福建职业教育: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新引擎

2016年03月25日 15:59   来源:东南网   

  “高端设备花钱可以买到,但能开发软件、拓展高端设备硬件功能,以及使用、操作、维修的高级技工人才,太难找。”省政协委员、福耀集团总裁曹晖曾在省政协推进我省高职教育发展专题协商会上感慨。

  曹晖的感慨并非个例。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发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动员令。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福建质造”竞争力,我省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抓职教就是抓经济”

  2015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完成了现代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省教育厅等省直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文件27个。省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格之高全国罕见,经费投入保障力度也是空前,统筹存量及中央奖补用于职教发展的资金达15.6亿元。

  大手笔的背后,是各方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的共识。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长乐市政府联合成立长乐纺织学院,形成与福州市纺织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群;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签约,联手培养地铁、飞机维修方面的“高大上”技术人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携手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基地,让传统珠宝制作、传统家具设计与制作、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时尚的青春气息;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发挥主体作用,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二元”育人,显著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专业助推漳州水仙花、金线莲产业群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漳州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蓬勃发展……说到职业院校与当地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鲜活案例,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如数家珍。

  

  据统计,2015年,全省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4.02万名,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36.4%,还为企业培训员工58.5万人次。职业院校成为产业大军主要来源。

  不仅是人才培养数量,加快构建的“亲产业”专业结构,也使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加符合发展需求,支撑了福建产业的转型升级。

  现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正面清单”上有8大类、13个重点领域的鼓励增设专业,“负面清单”上同样有布点过多和毕业生就业亮牌警告的19个限制增设专业。仅2015年,全省就增设工科专业79个,与我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基本吻合。

  职业院校同样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省高职院校获得专利141项,主持在研课题1862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的横向技术服务和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都接近2000万元。

  “造饭碗”的教育

  一组数字颇有些出人意料:高校毕业生年年上演“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情况下,2015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8%,高职毕业生在96%以上,自主创业比例和专业对口率也可圈可点。

  27岁的陈勇已在福州玖玖丰田4S店技术总监的位置上干了5年。2009年才从中职学校毕业的他,第二年就在全国一汽丰田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冠军,如今是令人艳羡的“镀金蓝领”。“只要你有技术就不怕没有用武之地。”陈勇年轻的脸上写满自信。

  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就上升约0.5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可成为‘造饭碗’的教育。”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近50%高职学生、90%左右中职学生来自农村及城镇经济困难家庭。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公平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精准扶贫的现实选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

  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惠及全日制中职学生的免学费制度全面实行。“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一个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就可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就是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一份正能量。可以说,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省54.7%的高职毕业生、85.23%的中职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成为“留得住”的本土人才,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通讯员 庄惠明)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