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长江经济带上的湖南四座城市?央媒这样看

2016年04月20日 10: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提示: " 长沙观察 "为 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微信 官方平台

  为了三湘大地山更绿水更清

  湖南把保护生态环境

  摆在压倒性位置

  《经济日报》记者张磊 吕立勤 赵登华

  地处长江中上游的湖南,如何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着这个问题,经济日报采访组于3月中旬来到湖南,探访岳阳、常德、益阳市等环洞庭湖地区和长沙市,实地感受到各地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三湘大地正向着“山更绿、水更清”的目标迈进。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和“建筑施工图”中,“保护优先”始终处于突出位置。湖南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试验区844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划定46%的禁止开发面积,并在长株潭三市之间规划522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探索建设“绿心”式生态城市群,由省人大正式立法进行保护。此外,还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从2013年到2021年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水质,优化生态,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

  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在绿色湖南“谋篇布局”和具体实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省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湖南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中全面贯穿绿色发展这根主线,生态文明指标比重较“十二五”进一步提高。

  碧水聚洞庭 清流汇大江

  —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实录

  “探访长江经济带”湖南采访组

  长沙:治污造绿力保一江清水

  滨江文化园

湖南省会长沙市。湘江之水穿城而过,经望城走湘阴,汇入洞庭湖。

 

  作为环洞庭湖区重要的水源之一,湘江流域的水质不仅关系湘江流域、长沙市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直接影响洞庭湖区水体,进而关乎长江。

  湘江

  “保护湘江,就是保护洞庭湖,就是保护长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与记者一见面就直奔主题。这位喝洞庭湖水长大、曾担任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的省委领导说:“围绕江湖抓生态,湖南做了很多实事,尤其是湘江治理和‘绿心’保护,成绩很大。”

  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老话题。湖南省委、省政府2008年启动“碧水湘江千里行动”,2013年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被列为省政府“一号工程”、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为了一江清水入洞庭,他们一刻也没松懈过。

  眼下,湘江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刚刚完成。仅省会长沙市,3年里就投资了60亿元,数百家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企业被关停;11家城区污水处理厂全面投入使用;流经主城区的湘江、浏阳河、圭塘河、龙王港、捞刀河、靳江河流域101个排污口实现全部截污……目前,长沙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6.8%,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湘江流域的治理保护,不仅让长沙百姓喝上了放心水,也为企业提供了绿色发展新契机。

  长沙高新区

  长沙高新区欣盛路,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运营监控中心,主管陈天宇向记者演示了流经岳阳、常德、益阳、长沙地表水的自动监测情况:随机点开电脑屏幕上的一个监测站,就可看到相关水质的实时数据。

  绿色发展不仅是防污治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同样拥有广阔空间。

  岳麓大道,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记者跟随董事长张剑来到整洁的生产车间:盖楼用的保温墙体、预制楼板就像一块块“积木”,全在生产线上一次性完成。几公里外,一处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除了几部塔吊和为数不多的装配工人,全然见不到印象中灰尘弥漫、机械轰鸣、布满脚手架的施工景象。

  在长沙,还有大批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同步崛起。2015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1%,比2010年翻了一番。

  绿色发展倒逼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政府就要提供更高端的发展空间。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湘江新区,一年前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今年短短数月,湘江新区就签约项目103个,资金1250亿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区绿色发展的独特魅力。

  湘江新区

  穿行在湘江新区,梅溪湖湿地、洋湖湿地、大王山、静卧湘江水中的巴溪洲,无不以草绿、水绿、山绿、树绿示人。这是因为,湘江新区积极实施生态控制线规划,落实生态涵养用地、农村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各占三分之一的城市空间布局,从而让企业与山水林湖融为一体。

  自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至今已经走过8个年头。当初,省委、省政府果断决定,在长沙、株洲和湘潭交汇地区划定522.87平方公里被称为“生态绿心”的城际生态隔离、保护区。在“绿心”里,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建设。无论城市怎样发展,这片“绿心”至今固若金汤。

  如今,对于长沙来说,只有一个“生态绿心”,已远远不够。前几年,长沙在落实湘江“一号工程”的同时,启动城市“三年造绿大行动”。用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的话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田园生活。

  目前,长沙市三环线两侧各100米范围的环城绿带建设正在进行,沿环城绿带共37个各类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洲岛公园等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再过几年,长沙将更绿,湘江将更美,这里的人们生活将更好!

  岳阳:打造通江达海绿色口岸

  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岳阳市区东北15公里江湖交汇处——城陵矶,乃长江中游第一矶。江水至此,常年不淤不冻,为湖南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2015年,城陵矶口岸进出口货物已达19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4.02万标箱,进出口总额实现69.93亿元。

  岳阳市口岸管理办副主任宋振权说:“我们的口岸平台搭起来了,功能也更加完善了。综合保税区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城陵矶新港创建全国绿色循环低碳示范港获交通部批准,目前在全国内河港口中是唯一的。”

  作为内河航运大港,岳阳每年原油和成品油吞吐量600多万吨,是长江水道“四大油区”之一。降低油类货物泄漏事故对江湖水域的生态威胁,长江上的海事部门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由于历史原因,岳阳的产业结构偏重,九大优势产业中领头的就是石化业。实现城市和口岸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岳阳经信委正在为当地完善绿色化工产业园区而四处奔忙。

  工业转型紧锣密鼓,湿地保护也可圈可点。在东洞庭湿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站站长涂玮对记者说,核心区内大小湖泊及壕沟,是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景观最独特、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集中的区域,每年在此栖息的鸟类50余种、数量约为5万到8万只。

  谈到未来如何进一步绿色发展,一位市委领导表示,将依托产业现有基础,大力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以“水清、水活、水利、水美”为目标,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培育面向时代的服务经济……

  常德:建设山清水秀的海绵城市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常德,这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沅澧两水自西向东横贯而过,汇入西洞庭湖。

  “常德的水净了,西洞庭的水就清了。”市长周德睿与记者一见面,就如数家珍地谈起常德绿色发展。“2015年,我们‘最新的名片’是‘海绵城市’;‘最大的亮点’是‘美丽经济’。”他说。

  建设“海绵城市”,常德人泼墨挥毫的第一笔,就点出了“水”的灵性。

  2015年,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常德跻身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前16位。这座城市正在悄然变成一个具有吸、蓄、净、释功能的“海绵体”,如果说建设“海绵城市”是常德生态优先的点睛之笔,那么“美丽经济”就是常德绿色发展的山水画卷。

  据常德市农业委副主任刘仕英介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已达251.8万亩,流转率接近40%。立体生态农业和规模化科学种田,是减少西洞庭湖区平原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洞庭湖水质可行的办法之一。

  “海绵城市”“美丽经济”,最吸引眼球的力作就是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柳叶湖,地处常德市区东北,位于洞庭湖西滨,是常德北部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在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的柳叶湖度假区,常德人精心打造环湖风光带、花山湿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观鸟湿地公园等连串生态景区和标志性旅游项目。如今,一个山水相连、城乡一体,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生态新区,已规模初具。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亿元。

  常德建设“海绵城市”、发展“美丽经济”,不仅收获了山美、水美,还收获了人的行为美。在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中,常德人营造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令人称道。

  益阳:在生态守护中蓄积动能

  益阳

  益阳,地处洞庭湖西南,在常德与长沙之间,跨资江中下游,处沅澧两水尾闾,是洞庭湖区水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益阳被称之为“南洞庭湖区”的城市,市长许显辉说:“益阳有很好的生态优势,发挥好这个优势,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保协同推进。”

  位于益阳市区西南16公里处的桃江县桃花江竹海,以竹闻名,以竹兴业,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竹产业基地之一。

  据桃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中华介绍,县委、县政府正在着力开发竹乡生态游,大力发展笋竹产业,这样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南茅运河“生态走廊”建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益阳推进河湖连通工程、净化洞庭水系的一个缩影。

  南县丰香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顺祥对记者说,城里人热捧的“小龙虾”苗,眼下就藏在渠中。这些小家伙经过一次次脱壳长大,就会钻到田里把头年留下的稻秸全部啃光。农民收获完小龙虾后便开始灌水插秧……

  “小龙虾”成了稻田里的“清道夫”,稻秸成了“小龙虾”的精饲料。2015年,南县稻田养虾面积5.7万亩,“小龙虾”产量1万吨;养殖产值约5亿元,带动第二、三产业产值近7.8亿元。

  出南县,到沅江。这里有湖洲湿地86万亩,年产芦苇33万吨,占全省40%的份额。早些年,丰富的芦苇资源,曾引来大批造纸企业就地取材,为沅江市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但却严重恶化了洞庭湖水质。近年来,沅江市加大整治力度,沿湖造纸业基本关停,南洞庭湖水质也开始好转。

  大批造纸企业关停后,如何充分利用好芦苇资源,关系到几十万湖区农户的生计。沅江市大力开发芦笋产业,为芦苇资源找到了一条绿色出路。这里说的芦笋,是芦苇的幼茎。提起它,沅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美娜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洞庭湖滋养的芦笋,是当地百姓的传统美肴,芦笋产业不仅让我们走向绿色发展,而且还获得了更为可观的收入。”

  2015年,全市食用芦笋产量2.1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说到这儿,杨美娜还特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芦苇大约1分钱一根,现在芦笋大约1块钱一根,从芦苇到芦笋,让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钱!”

  益阳,正在从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中,不断发现绿色发展新机遇,积蓄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湖南还将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和耕地红线……一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湖南将以更加迷人的风采出现在长江之畔!

  (来源:经济日报,有删减)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