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2016年05月03日 10: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长江经济带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长江经济带的作用,协调区域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为此本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业强。

  中国社会科学网: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我国经济全局起到何种推动作用?

  王业强: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四项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央将长江经济带作为三大区域战略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全局性战略意义。一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提供发展支撑。二是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使资源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在更大的范围自由流动。三是长江沿岸各省市根据各自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四是有利于缩小东中西的地区差距,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不同层次经济区域之间内在合作的新纽带,实现不同层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建设有何意义?

  王业强:长江经济带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

  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发挥水运和铁路的节能环保优势,实现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