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家推夜间包月服务目前仅3人付款预订错峰停车为何遇冷?
据《青年报》报道,大华虎城推出夜间错峰停车包月服务,目前仅有3名车主预订。
上海大华地区居民区密集,车位明显不足,尤其在晚上,不少实在找不到车位的车主冒险停在路边,几张罚单下来不禁叫苦不迭。面对这一难题,大华虎城在上月推出的夜间错峰停车服务,实际效果如何?本报记者为此进行实地走访。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付款预订的车主仅有3人,大多数车主持观望态度。有车主表示:“最早只能晚上8点入场,第二天早上9点就要离场,而开车的人回家的时间有可能不固定。”除了时间问题,还有距离尴尬。小区居民告诉记者:“那边离我家差不多2公里,我停下车还要走回来,至少现在不考虑。”
对此专家建议利用大数据,如扩大上海停车APP的功能,把社区里面的停车位、道路边的停车位,以及商业楼的停车位一体化管理,就可以错峰利用停车位。
上海大华地区周边居民区密集,小区车位不足的现象明显,尤其在晚上,更是出现车主只能把车停在绿化草坪上或路边的情况。有的车主实在挤不进,无奈冒险把车停在小区外过夜,但几次罚单和扣分下来也让他们叫苦不迭。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大华虎城在近日推出的晚间错峰停车服务是否能帮助到车主停车?青年报记者为此实地走访了一番。
停车探索
周边小区居民停车难 商家开放停车场供停车过夜
据统计,大华地区登记在案的车辆共计18000辆左右,而可利用车位仅有11000个,将近有7000辆车在晚上处于无处停放的状态。为了缓解周边居民晚上停车难的问题,大华虎城于6月1日起,开始对周边距离较近的校区车主提供夜间错峰停车的包月服务的试运营。5月22日开始预订。据悉,在试运营期间,开放车位约160个,主要分布在嘉年华、第一坊(含澳洲广场和奥特莱)、第三空间、商务园这4个停车场,在停车场中还加装了105个充电桩,以满足新能源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据介绍,考虑到商业停车场在20点以前属于高峰期,20点至21点,车辆开始陆续离场,为确保夜间错峰车辆能正常入场停放,设定的停车时间是当日21点到次日早上9点,每月停车费为300元。但如果包月服务的车主超时,就要按照正常的停车费用付费,即一个小时6元,一天封顶48元。此外,由于预订车辆每日享有1小时免费停车的优惠,若停车场有剩余车位,车主在20点入场也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大华虎城市场部总监洪佳威告诉记者,目前已经付款预订的车主是3人,大多数车主对包月夜间错峰停车持观望的状态,都希望先试用单日的。“目前预定的3位车主都是在我们App内购买了很多预购停车券的,他们对我们的App很熟悉,对我们也有一个较强的信任度。大部分的车主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也建议很多车主可以等着单日功能推出后再尝试。从节奏上讲,我们是应该先开放单日的,但单日的是动态管理,能实时反应是否有停车位,开发难度比较大,不过在本月中旬就可以推出。”
据悉,单日夜间错峰停车的收费标准是15元/车/次,每日停放时间及规则与包月模式相同。此外,据介绍,在年内,大华虎城还将协调政府部门在大华虎城四至道路沿街设置统一的短驳自行车借放点,以方便停车居民回家。
“我们和周围的居民交流过也发现大多数居民已经在自己的小区交了每个月的停车费用,可能偶尔实在是没有地方停车才会选择到我们这边停。我们初步的预判是以后主要还是以单日夜间错峰停车为主,而包月的车位可能在每个停车场的数量会有一定的控制和减少。”洪佳威表示。
现实情况
停车距离远时间不灵活 车主不愿包月倾向单次停车
记者周一15时到距离大华虎城嘉年华停车场约1.6公里的大华三村了解情况。大华三村的值班张师傅告诉记者小区停车难问题一直存在,“这边是1995年左右建成的老小区,当时根本没有规划停车位的,现在是在小区道路上划线停车,但也只有200个左右,完全不能满足小区300多辆的停车需求。”旁边的李师傅见记者在采访,主动告诉记者小区里面经常会出现因为争停车位而吵架,甚至动手的情况。
16时许,司机王先生把车停在路边一个空余的停车位上,记者上前询问时他回答:“我们小区停车要办卡交费的,一个月100元,3元钱一个晚上很便宜。”但因为没有固定车位,办卡车辆停车是先到先得,“有时候我晚上7点左右回来,没有位子了,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我也只能选择停在草坪上。”当记者问及周围是否还有其他停车场时,王先生表示附近小区都停不下,最近听说大华虎城推出夜间错峰停车业务,“我专门去问过,但觉得不太适合我。因为那边规定最早只能晚上8点入场,第二天早上9点就要离场,开车的人回家的时间有可能不固定,像我现在下午4点左右就到家了,那难不成还要在外面空转4个小时等着停车?还有,在周末我是不开车的,停到嘉年华那边去不开出来就要正常收费,那我开出来又重新找地方停吗?”
和王先生有同样疑虑的还有赵先生。家住滨江雅苑的赵先生坦言,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一直都有,“在交通大整治之前,晚上还可以停在路边,现在停一次就是一张罚单,不敢停了。”于是在本小区无处停车的情况下,赵先生把车停到对面的大华三村。虽然没买到大华三村的停车卡,赵先生也很满意单次停车付费的方式。“这边停车相当于是10元钱一天,一个月300元。时间非常灵活,你停在路边只要不挡着车辆进出,基本没人管你。”记者接着询问赵先生是否听说附近有夜间错峰停车的消息,“嘉年华那边离这边差不多两公里,我停下车还要走回来,既然这边就可以满足我停车,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而且那边停车时间有严格规定,到点必须开出来,我这边可以随便停,至少现在是不会考虑去那边的。”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新村路789弄的嘉华苑,距离嘉年华停车场约一公里。家住嘉华苑的李阿姨告诉记者,“我儿子也是有车一族,我们就算交了停车费,有时候回来也没地方停,只好停在草坪上。”当记者询问是否知道不远处的嘉年华停车场有夜间错峰停车的服务,李阿姨表示第一次听说有包月服务,想先试试单次夜间错峰停车,“如果效果好,再转成包月的。”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大华二路等一些周边主干道两边有一些规划的停车位。经询问得知,停车位内在规定停车时间内有专人负责收费和看管,“一般超过晚上7点就不能在路边的停车位停车,会被贴罚单的。”周围多位居民表示。
[专家声音]
必须限制车辆增速 挖掘道路停车潜能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晏克非表示,“上海现在每年小汽车的增长有20万~30万辆,四五年就新增100万辆,相应的需要30万平方米的停车位。有必要限制车辆拥有的进程,比如牌照可以参考新加坡等地的情况,不是永久性拥有,当然这需要有公正公平的政策,对不同使用年限的牌照进行分类。另外,从3月开始的交通执法是必需的,也需要硬抓下去,不过对已有车辆的停车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好。”
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医院等,路边停车可以按照法定的收费标准,给予一些停车的泊位。此外,多层和高层建筑距离道路红线都留有一定的退让距离,最低有5~6米,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如五角场淞沪路,百联又一城门口就利用建筑物和红线之间距离,挖掘停车位的潜能。
晏克非表示,目前停车泊位的供给没有和动态交通配合好。很多高层和公共建筑等配备的车位使用率很低。他建议利用大数据如扩大上海停车App的功能,把社区里面的停车位、道路边的停车位,以及商业楼的停车位一体化管理,就可以错峰利用停车位。在大数据积累足够之前,可以通过交警和社区的协调和引导,与周围的商务楼、超市等错开时间,共享停车位。
晏克非表示:“以往在公共停车场结构方面的规划是比较机械的,但我们的土地利用是复合的,现在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规划建设的理念要从传统的分类改变,走向‘分散、小型、就近’的原则。此外,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已建成的小区也要逐渐开放,开放后支路也增加了,可以多利用‘边角料’,安设机械的立体停车架。它可以把车吊起来在空中旋转放在托盘上,不占用地面的空间,汽车进出也很方便,可以在小区中推广。”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