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小宗修缮前。资料图片
黄氏小宗修缮后。
从鼓浪屿钢琴码头下船,沿着龙头路一直走到街心公园,一路是平坦的路面、修旧如旧的外墙立面……游客举着相机,悠然自得地拍照。鼓浪屿,随处是亮丽的风景。
近半年来,在全岛居民、商家和驻岛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鼓浪屿整治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突出成效。经过近半年的大规模施工,目前,已全面完成各项整治提升工作。主要涉及文物建筑修缮、街区立面整治、市政设施改造、道路修补、绿化美化的全岛环境优化等方面。
今夏鼓浪屿将不再断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鼓浪屿在用电高峰期会断电的情况,今年以来,鼓浪屿管委会投入了5000万元,实施电力扩容改造工程三线下地。目前,龙头路示范段以及其他路段已改造完成,海坛路、市场路目前也已经完成90%。今夏,鼓浪屿再也不会断电了。
此外,针对街心公园片区雨天内涝的问题,采取雨污分流、加大排水管径等措施理顺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顺畅。同时,对配套管网等设施进行改造。如鼓声路10号周边老化的排水系统改造,总长约300米,同时对该路段路面、路灯、绿化等进行提升。
土头垃圾运了5万板车
记者看到,鼓浪屿核心商业区三条示范线路53栋建筑外立面改造基本完成,全岛范围整治涉及拆除的共371处,目前已完成308处,共计10834平方米。
据了解,鼓浪屿立面整治拆除与土头垃圾清运,共涉及施工楼房261幢,完工后产生了近1万立方米的土头垃圾,涉及面积12929平方米。以1立方米约5板车计算,截至6月底,鼓浪屿共运出垃圾超过5万板车次。
龙头路商业核心区立面改造建筑面积约17343平方米,改造线路长度725米。针对重要线路,沿线建筑进行违章搭建拆除、立面整治提升220多处。全岛绿化美化面积、公共空间景观改造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其中内厝澳码头片区绿化景观提升改造21000平方米,笔架山公园17000平方米。
摩崖石刻重现厚重历史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鼓新路57号建筑物附近)是厦门至今发现最大的摩崖石刻,也是国内最大关于妈祖的石刻。据了解,摩崖石刻系清嘉庆癸酉年(181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楷书直题,字幅高约11.5米,宽6.4米,记载了王得禄在三和宫前整修战船、募款兴修三和宫并率师进剿蔡牵起义军的事迹。
在鼓浪屿进行整治提升的过程中,摩崖石刻旁原本不方便行走的斜坡路修成了石阶,影响景观的建筑也都进行了妥善的整体拆除,近日将在原地进行绿化和美化。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细细品味历史的一处风景。
据悉,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有53个,文保工程36个。半年来,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日常保养和庭院整治各72处。
落实举措惠民生以奖代补
为提升鼓浪屿的文化内涵,鼓浪屿管委会开展了“申遗路上,你我同行”活动,制定了“以奖代补”暂行规定,对琴岛文韵、花海行动、社区博物馆、爱心驿站四类项目予以相应奖励补助。
据悉,管委会两批次上门慰问4000多户居民,赠送油米等生活物品。此外,琴岛还实施了轮渡过渡季卡优惠政策,岛上居民可凭有效证件免票到景区游览。
鼓浪屿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遗是契机,整治提升是目的。“通过整治提升,全面改善岛上的基础设施,创造更优越的宜居条件,这是整治提升的根本目标。”
【居民声音】
厦门二中退休教师柯乃分:
道路变平坦 走路更安稳
通过外墙立面、地面等综合整治,鼓浪屿焕然一新。不少道路变得平坦,老人走路不再容易摔跤。鼓浪屿在整治提升中,顺应民心、民意,注重细节。
我经常拿着手机拍岛上的每个角落。在龙山洞门口,有个小花圃,从龙山洞到内厝澳赶路的行人,把草坪踩出一条土路。前几天,我看到这条路已经铺上了石板,成了一条真正的路,这既美观,又方便居民行走。
申遗路上,一路同行。希望以后环境治理能成为常态化,鼓浪屿一定会越来越好。
种德宫住持陈国煌道长:
希望多保留 传统的文化
作为鼓浪屿最早期的建筑之一,种德宫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以前。
今年3月,鼓浪屿管委会对种德宫进行了整治提升,周边违建拆除,恢复了建筑原本的立面。种德宫小广场也进行了全面修缮,原来的水泥路铺上了红砖,给信仰活动提供了场地,并增加了配套的小戏台,可进行民俗活动,对此鼓浪屿居民无不称赞。希望今后鼓浪屿能保留更多的传统文化。(记者 晋君)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