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扩容为何选定这七省市?

2016年09月02日 10:5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是继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获批后的第三批试点。

  那么,此时扩大自贸区试点范围意味着什么?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

  有专家认为,此时宣布自贸区扩容,是对G20国家的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支持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新一批自贸区的开发,就是在国家层面支持贸易自由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不断扩大自贸区版图,把中国如饥似渴的消费能力,通过"自贸区"吸收到国内来。中西部份量明显增加

  有成功当然也会有失落。按照此前的统计,今年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提出申建自贸试验区。其中至少有16地已经将申建自贸试验区明确列入2016年工作计划中,不少省市加快了申请计划。但最终确定的只有七个,而此前呼声较高的广西、江苏等地不在名单之内。

  为何此次单单是上述七个省市获批?从结果来看,与之前设立的四个自贸试验区不同的是,此次新增加的7个地区大多为内陆省份,只有辽宁和浙江为沿海地区。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认为,之前4个自贸区--上海、福建、广东和天津是要营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并要和"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对标国际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当然也结合了自身的特点。

  李光辉表示,新设立的自贸区,是按照不同的经济区位和特点来选择的不同试点,这7个自贸区,在先行先试后,可以总结不同类型的经验和改革开放的路径。

  辽宁和浙江都为沿海省份,但定位有明显不同。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而浙江则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河南和陕西的发展方向均与"一带一路"有关。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陕西省则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重庆和四川都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自贸区对城市发展有何好处?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或地区,涵盖我国对外贸易额的38%。在此种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相比保税区,自贸区的政策设想要开放很多,自贸区的优势是贸易自由(实质是免税)、人员进出自由、货币流通自由(实质是金融开放)、货物进出自由以及货物存储自由。

  根据公开消息,2016年前五个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共设立企业69177家。其中,内资企业65117家,注册资本1952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060家,合同外资3086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联合评估显示,82%的受访企业反映营商环境进步明显,95%以上的企业看好后续发展;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自贸试验区政府部门服务效率、企业设立便捷度、办事透明度等都打了高分。应不会太快公布第四批

  虽然自贸区好处居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8月30日发布的《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以下称《自贸区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朋友圈”辐射的市场规模较小,贸易关系紧密度不足;自由贸易区开放的业务有限,贸易、服务、金融、仲裁等开放水平较低,尚难与国际新标准和规则有效对接。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对自贸区政策的利用效率并不高,一方面在于自贸区相关政策内容过于庞杂;另一方面也缺乏对自贸区的了解和认识。

  对此,《自贸区蓝皮书》建议,面对更高水平的国际贸易规则,应当鼓励设立自贸区咨询服务机构,提供相关培训和法律咨询,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贸区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参与到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中,充分实现自贸区战略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不过,在王军看来,以后自贸区的范围有可能继续扩大,但应该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而成为一个普惠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密集的公布,因为要考虑到试点的效果和可复制的经验取得情况,前两次公布中间间隔大概在一到两年,应该不会太快公布第四批。“这次选择这个时点公布,一是之前准备工作已经很充分,一是G20峰会马上召开,可以展现我们更加开放的姿态。”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