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自贸区将提高陕西对外开放层次

2016年09月07日 10:27   来源:陕西传媒网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

   陕西获批第三批自贸区,对我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意义在于,自贸区的建设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促进陕西产业的转型升级。任保平说,自贸区的投融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改革,吸收国外高端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要素到本地来投资于航空航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四大产业,把这四大产业纳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促进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广阔发展空间,促进商业模式重构、生产力释放、贸易市场机会增强,实现陕西经济在全球经济链中的新定位。

   任保平认为,自贸区建设可以提高陕西对外开放的层次。陕西自贸区的设立能够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同时从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开放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消除了陕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各种壁垒,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开放开发格局,提高陕西对外开放的层次。

   自贸区将会促进陕西打造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自贸区建设则能够助力陕西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培育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需求潜力为基础,依靠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制度,大力吸引国际顶尖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形成高新产业集聚区,通过技术外溢带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的陕西经济增长新模式。自贸区建设使陕西能更好地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建设通过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中心,资金、要素、商品能够在陕西内外更为便利地流动,使陕西能更好地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在回答对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时,任保平表示,自贸试验区是以负面清单模式为核心,负面清单以外的其他投资项目与内容将获高度自由化放开。同时由于减少了审批、税赋以及若干现行法律法规所限,极大缩减区内企业在贸易链条的中间环节与国别壁垒,降低了企业的各项成本。自贸区的“特殊政策+区域优势产业资源”,将会吸引更多、更新、更优的全球企业与资源要素形成的“陕西大集结”。自贸区的投融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改革,吸收国外高端生产要素进入陕西省。本土企业在对外投资时,资金不再需要去外管局审批,投资程序也减少很多,投资成本也会降低,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会增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会加快,城市的价值和国际地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陕西的国际化程度会不断得到加强,和国际社会的交往会更加频繁。

   陕西作为第三批获批的自贸区,在发展规划的实施和落实中,要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从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开放及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等五个方面复制上海自贸区的做法,提高自贸区方案的实施效率。把自贸区建设和陕西供给侧结构改革相结合,做好陕西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新定位,在自贸区建设中吸引国际高端要素集结于陕西,吸收国际产业的转移。促进陕西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陕西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使自贸区成为陕西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把自贸区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应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国际产业合作扩大市场规模、拓展国际分工范围。面向丝路沿线国家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中心、构建科技教育中心、构建旅游金融等中心,通过自贸区建立面向丝绸之路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等,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陕西日报记者 郑昊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