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超50亿立方米 水源地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 (陈溯)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平稳,累计调水总量超50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标。为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永久性生态工程”,除了工程技术本身,水源地和受水区政府及民众间的相互协调沟通也至关重要。
“通过水源区和受水区相互间的走访、沟通和考察,可以让沿线群众看到工程建设到底值不值,从而在今后更加支持南水北调工程。”9日,“同饮一江水——水源地豫鄂陕三省群众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作上述表述。
2015年10月,受水区北京、天津市民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搭建了水源区与受水区群众“因水结缘”的沟通平台,此次的座谈活动则是由水源地代表到受水区考察交流。
为南水北调沿线社会各界沟通打开渠道,中线工程沿线省市和工程管理单位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互联互通、对口协作活动。比如,河南省组织库区移民迁安的参与者、见证者,多次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受水区的机关、社区、学校作巡回报告互动交流;北京自行车爱好者千里骑行中线,举办“饮水思源感恩骑行”活动,向工程沿线群众讲述一路的所见所闻,呼吁大家爱护民生工程;中线建管局组织“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走近南水北调”等公益活动……水源地和受水区互联互通、对口协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南水北调的支持和爱护。
南水北调工程在受水区水资源供给、水质提升、减缓地下水下降、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次考察走访天津居民家的过程中,不少居民反映近年来饮用水质变化喜人,并纷纷向来自水源地的政府和群众代表表示感激。
为保护水源地水质,水源地关停或整治了大量污染企业,给当地的财政收入造成一定损失,为了工程建设和保护,水源地也做了很多移民搬迁工作。参加当天座谈的河南、湖北、陕西省(市)南水北调办(局)和中线建管局负责人,以及30名豫鄂陕群众代表表示,希望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