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走廊遭遇百亿吨污水 绿色长江亟待“新药方”

2016年09月18日 10:31   来源:环卫在线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作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本遵循,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先“休养生息”,再谈生财之道。这是2016年以来中国决策层针对黄金水道长江发出的明确信号。

  

  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要求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年初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每年300亿吨废污水入长江

  

  近日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称,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沿岸分布着40余万家化工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南京、仪征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重化工围江”。每年,约300亿吨废污水排入长江,相当于黄河的水量,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这还不包括占沿江全国40%人口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

  

  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在全国相应污染物排放中占32%、34%和28%,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长三角和成都平原地区已成为我国霾天数最高的地区之一。

  

  6月29日,审计署发布了88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审计结果。审计抽查了长江经济带沿江区域涉及的23个市县,发现城市生活污水有12%(年均4亿吨)未经处理直排长江;沿江373个港口中,有359个(占96%)未配备船舶垃圾接收点,260个(占70%)未配备污染应急处理设施。

  

  绿色可持续发展唱主角

  

  而事实上,长江流域作为我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发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在我国“三纵四横”大水网格局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好坏所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早已不仅限于某个区域。正因为此,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一要务。”吴晓华表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方面可强化长江全流域生态修复,增强长江生态功能,改善长江经济带发展环境,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倒逼长江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此外,为解决跨域治理等顽疾,《规划纲要》给出了明确的“药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强化监管多措并举

  

  基于此,众多业内人士建议,宜从制定规范、造环保船、供给绿能、强化监管方面,打造长江航运“绿色腰带”,包括加快修订并推广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规范;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以船型标准化提升船舶绿色技术水平;加快公共服务向码头和船舶的延伸;加强水上执法搜救保护力度,针对生态敏感区实施部省双重管理等。

  

  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建议,长江流域宜整合现有内河船舶的装备配置、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等标准,统一作为强制性检验规范,根据发展阶段和船舶技术水平动态调整。在重点生态保护区探索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控制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

  

  江苏海事局等单位专家建议,宜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鼓励节能环保船舶改建改造,严格限制新建不达标船舶,每年制定标准化船舶投入使用吨位占全流域比例的目标,确保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0载重吨的污染物达标排放。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宜从国家层面推动地方建立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明确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资金保障。在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危化品运输密集及饮用水源地比较集中的生态敏感区,设计条块联动的区域,实施执法的部省双重管理,优化江河湖水上执法、水域保护、搜寻救助等资源配置。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