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我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省财政有效落实一系列财政投入和制度建设。
紧紧围绕功能区规划和资源保护,完善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等制度。通过落实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对属于限制开发区域,按区域人口、面积等给予补助, 对设立“飞地”产业园等形式发展经济且符合生态环保的,从地方级收入中给予奖励。在年度财政预算持续安排生态建设投入基础上,根据生态试验区建设需要,将生态建设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的重点编制范围,确保生态投入持续增长。实施矿产资源税改革,由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转变。注重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措施,促进土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实施包括低丘缓坡地扶持政策、土地开发整理等。
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各类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生态纵向补偿机制,在九龙江、闽江等流域探索生态利益共享、治理共担的补偿机制试点,加大省级财政对上游欠发达县市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引导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保护地区提供补偿。在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与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联动机制,对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给予补偿,鼓励市县建立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紧紧围绕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积极筹集资金实施针对性治理。全面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落实全省51条河流治理建设规划,推进其他河流治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通过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带动各级财政加大对乡村特色景观带、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城市排水(污水)管网建设等的投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利用我省被列为全国八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之一的契机,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连片整治。在全省农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河道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完善村庄环境卫生设施。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投入。
紧紧围绕发挥生态建设市场作用,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资金筹措机制。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加强生态建设项目策划、项目评估、设立PPP基金等,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实施节能技改奖励政策,重点支持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示范园区。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补助、奖励和差别电价等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建立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行业范围,在造纸等8个行业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基础上,推动建立和完善排污权储备体系。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各级财政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明确的定位目标和试点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