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6年09月22日 13:53   来源:湖南日报   奉清清

  原标题: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

  唐宇文 通讯员 摄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图/刘铮铮

  长江三峡巫峡口。(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专家简介

  唐宇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省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0多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1项、亚洲开发银行课题2项。获国家信息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多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 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不久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正式印发。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把握《纲要》的内涵?《纲要》的实施,对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带来了什么样的历史性机遇?湖南该怎样乘势而上,努力作为?9月20日,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唐宇文。

  长江经济带将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动力

  湖南日报:长江流域的繁荣昌盛,筑牢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坚实根基。因此,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可以这样理解颁布《纲要》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吗?

  唐宇文:长远来看,《纲要》颁布实施就是要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实际上,长江经济带不仅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布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新常态,亟待寻求新的更加强大的增长动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产业融合、资源优化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湖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综合效益,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流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将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可以预期,长江经济带巨大潜能的逐步释放,将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动力。

  《纲要》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湖南日报: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颁布实施《纲要》,是否可以理解为我国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和负责任的姿态?

  唐宇文:的确,《纲要》的实施,为世界经济开辟了新道路,拓展了新边界。

  审视世界经济史,流域经济开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密西西比河流域发展推动了美国崛起,莱茵河流域发展促进了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的繁荣。长江流域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不逊于这两大流域,其发展潜能更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当其时。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带动流域经济升级,其溢出效应将极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对外开放潜力最大的地区,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等自贸区均蓄势待发,经济带建设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投资机会;长江流域是“一带一路”的主要“源头”,其能级提升将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充沛的“源头活水”;创新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崛起的主动力,新的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结构调整优化,将为世界提供转型发展的中国样本。毋庸讳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世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为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和繁荣做出贡献。

  《纲要》为湖南提供多重机遇

  湖南日报:湖南地处长江经济带的“轴”上,又属“两翼”之一,区位优势一目了然。《纲要》一定为我们带来不少的机遇。能请您“显摆显摆”吗?

  唐宇文:既合天时,又得地利!《纲要》给我们湖南带来的机遇可是多重的。

  具体来讲,对于湖南而言,《纲要》带来了五重机遇:

  ●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纲要》提出了产业整合、融合、转移、创新集聚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和举措,与湖南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湖南能够从国家政策、区域合作中争取到更多更大的发展动能,有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生态文明发展机遇。《纲要》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江湖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对湖南既是明确要求也是发展机遇,必将有力地带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这为湖南带来两方面重大利好。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补齐水运“短板”,使湖南水运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湖南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湖南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地位。

  ●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近年湖南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沿海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城镇体系建设、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任重道远。《纲要》使湖南新型城镇化方向更明晰、重点更突出,有望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大开放大合作机遇。《纲要》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这些思路和举措,将为湖南开放发展开创新舞台,湖南补齐进出口这个发展短板正当其时。

  湖南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优势

  湖南日报: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根本方针。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湖南,在这方面的优势应该非常明显吧?

  唐宇文:对一个区域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宝贵的财富,更是绿色发展最有力的保障。湖南生态资源比较丰富,基于生态资源的政策措施也相当完善,绿色发展确实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生态资源优势。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洞庭湖是“长江之肾”,湘、资、沅、澧四水汇洞庭通长江。全省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6.5%,天然水资源总量为南方9省之冠。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近60%,森林公园数量全国第一。生态资源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两型先发优势。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首个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获批后,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湘江流域综合整治、两型评价标准体系等106项原创性改革,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湖南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划定生态红线、生态补偿、节能减排治污市场化、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总体来看,2007年以来,集生态文明及“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于一身的“长株潭”试验区,已成为湖南一张闪亮的名片。

  三是科技创新优势。科技支撑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南科技逐步形成了一些优势领域,创新成绩显著。根据科技部2016年7月20日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湖南201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自主创新的长株潭现象”,一系列世界领先、填补空白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湖南涌现。

  四是绿色品牌优势。包括区域品牌、山水人文品牌、产品品牌。具体品牌不胜枚举,总之是“芙蓉国里尽朝晖”。

  “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是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在湖南的具体化和细化,要“有效对接,有机融汇”

  湖南日报:《纲要》提出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而湖南“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打造“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战略。二者层级不一样,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

  唐宇文:我省的“一核三极四带多点”与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战略布局,总体上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中,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岳阳增长极属于长江经济带“一轴”范畴,亦属长江中游城市群范畴;省内其他地区多归属长江经济带“两翼”及“多点”范畴。因此,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可算是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战略布局在湖南的具体化。

  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还有更深的意蕴。例如,湖南京广经济带南邻珠三角,北通中原与京津冀,依托京广经济带及长株潭、岳阳、郴州等增长极,湖南向南与珠三角紧密合作,向北与中原及京津冀发展合作关系;湖南沪昆、张吉怀经济带西接大西南,东往东南沿海地区,依托经济带和怀化增长极强化与西部地区经济合作。因此,“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是着眼于全省区域共同发展,着眼于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重要经济区的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大棋局”。

  我认为,对接“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湖南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应是“有效对接,有机融汇”。“有效对接”,就是要根据长江经济带、珠三角、西部地区等各大经济区发展趋势,建立有效区域合作渠道和平台,加强与各大经济区战略合作,形成湖南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有机融汇”,就是要始终把握湖南自身优势,找准与各大经济区合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多渠道引进、聚集国内外优势资源要素,使各方资源在湖南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成为湖南产业体系有机组成部分。

  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湖南眼前要做好六件事

  湖南日报:“有效对接,有机融汇”显然是意犹未尽的。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湖南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在哪里呢?

  唐宇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认为,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眼前要做好六件事——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一是应抓紧制定湖南实施《纲要》的意见和行动计划,使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既有长远战略,也能一步一步落实为投资项目和产业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部委的政策资金支持。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包括建立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与长江沿线省市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积极参与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积极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争取纵向、横向生态补偿。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疏浚“一湖四水”航道,破除水路“梗阻”;升级城陵矶港、霞凝港、常德港,实现港口与铁路、公路运输衔接互通;发挥长沙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作用,发展岳阳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促进湖南成为长江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为长江经济带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供支撑。

  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借鉴复制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模式,继续争取使长株潭成为内陆开放的试验田。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共建航运、加工贸易和金融合作链条。加快推进内贸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大通关”建设。积极发挥中欧班列作用,拓展与东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对外合作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沿江现代产业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集聚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重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湖南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超算中心等基础平台的建设。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技术转化、风险投资、公共服务、信息情报、人才引进等服务体系。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流域经济,形成港口城市为点、沿江产业带为轴、流域经济区为面的“点-轴-面”空间发展模式。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支持长沙发挥更大作用,争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岳阳的长江门户城市的独特作用,提升通江达海的能力;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要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总之,历史性机遇,已经把我们推到了加快发展的风口浪尖。只要乘风而起、踏浪而行,湖南一定会饮马长江,弄潮蓝海。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