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农业"三化"助土货蜕变 谱写农旅结合进行曲

2016年10月08日 14: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吴纪贤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陈洁 摄

  如黛群山纵横交错,八百里瓯江川流不息……地处浙西南的山城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绵延不绝的大山孕育了丽水富饶的绿色生态物产,却也成为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桎梏。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丽水立足于这片绿色土地,勾勒出了一幅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为主轴的现代农业版图。在当地政府“有形之手”的力推下,原本隐匿于大山的乡间土货,经过层层严控把关,贴上了绿色、养生的丽水标签,借助互联网的“洪荒之力”,打通重重屏障,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进击”之路。

  标准化生产 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如同一朵镶嵌在大山腹地的深山黛珠,拥有着诗画江南最深处的美丽。这里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000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保持在360天左右;这里山水俱佳,八百里瓯江穿城而过,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特点突出。

  生产优质农产品五要素——水、土壤、空气、良种、良法在丽水都有绝对的优势。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引领下,丽水将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新的市场。

  “我是一个农民,这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种好铁皮石斛。”这是出生于温州铁皮石斛世家的吴纪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吴纪贤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位于丽水市龙泉市西街街道周村村,在他看来,只有水好、空气好,才能种出回味微甘的好石斛。因此经过多年考察,最终他选择落地龙泉,与这里的绿水青山为邻。

  当别人在以种植铁皮石斛农药残留低为荣时,吴纪贤已经在追求没有任何农药残留。“我种植铁皮石斛,杀虫用的是物理方法和生物驱虫技术。”吴纪贤一直希望在病虫害防治与农作物生长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将病虫害赶尽杀绝。

  在产量和质量的两难抉择中,吴纪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消费者心目中,铁皮石斛是一种药,我们做药,做的是良心。”

  正是凭借着对高品质的孜孜追求,即使是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吴纪贤的铁皮石斛依然卖出了每斤上千元的高价,用过硬的品质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不只是吴纪贤,面对消费者日渐高涨的安全绿色食品需求,放眼整个丽水,一场守卫“舌尖上的安全”的战役正悄然打响。

  从投入品使用、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身份证制度等方面入手,丽水出台了《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与此同时,丽水还引入了民间资本组建了具有实验室资质的农科检测公司,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在杭州“丽水山耕”社区销售店里,220元一只的原生态老母鸡、4元一个的有机西红柿,深受杭州人的喜爱。而其获得城市居民信任,实现产品优质优价的奥秘就在追溯系统二维码里。

  今年5月,丽水成为浙江省内第一个与“顺丰”达成生鲜农产品快销战略合作的地级市,22个品种的丽水生鲜农产品在挂上“丽水山耕”的统一品牌后,走进杭州91家顺丰嘿客社区店。

  在杭州城西南都德加社区顺丰嘿客店,随手拿起一份包装好的麻鸭,包装上的动物检疫合格证和二维码格外醒目,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麻鸭的产地、生产商、生产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

  记者从丽水市农业局了解到,“丽水山耕”的追溯系统不仅能做到“产品溯源”,还能实现“监管追责”,从生产主体到乡镇街道、再到县级政府,每一层级的责任一清二楚,有了“双重保护”,消费者如吃了“定心丸”。

  据介绍,目前丽水将溯源体系建设企业扩大到400余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丽水农产品质量安全浙江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达99.6%,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品牌化经营 整合资源提升“身价”

  经过多年发展,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已形成菌、茶、果、蔬、药、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九大主导产业,产品远销海外,同时涌现出了4100多个生产经营主体,2800多个品牌商标。这些“单打独斗”的品牌在数量上浩弱繁星,但在市场上往往闻者寥寥,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在网络化时代,面对信息的碎片化,任何一家企业乃至一个产业,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都越来越困难,只有整合品牌,由政府背书,以统一的形象面向消费者,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丽水市副市长任淑女如是说道。

  2014年9月,国内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正式面市。该品牌面向丽水市所有符合条件的优质农产品,采用“母品牌+子品牌”的方式经营,政府以自身的公信力作后盾,整合了区域生态农业资源,让产品卖上了好价钱。

  “‘丽水山耕’让我们的农产品搭上溢价的班车。”丽水百味农业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说,过去主打“浙百味”牌子生产的“三年老姜”、“生态莲子”,尽管品质优异,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自从加入了“丽水山耕”梯队后,“价钱一下子涨了三、五倍,还供不应求。”

  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老总陈旭东对此深有同感,“丽水的绿水青山已名扬国内外,有了‘丽水山耕’这个区域品牌,就意味着为我们的产品打上了‘好生态’的标签。”

  原价60元左右的缙云麻鸭通过“丽水山耕”品牌宣传,价格提高到118元每只;原属冷门产品的龙泉高山小黄牛的牛脚圈库存积压9吨,通过杭州的“丽水山耕”食材推介,订单激增,销售一空……创立短短两年的时间,“丽水山耕”已然声名鹊起,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生态精品是丽水农业发展的方向,但也面临着标准化生产规模难、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难、单个主体全年供应难、销售以农超为主溢价难等一系列问题。”在丽水市农业局局长姜波看来,“丽水山耕”的创建运营,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些难题。

  负责“丽水山耕”品牌运行的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李硕告诉记者,2015年,使用“丽水山耕”的产品已有120个,“通过‘丽水山耕’的品牌化运营,经营者从农产品的产前规划、产中生产到产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融入品牌化运营理念,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电商化营销 借力互联网振翅飞

  接上一根网线,打开一片天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阔步到来,如今这些隐匿在丽水大山深处的绿色宝藏,插上电商翅膀,飞出了大山,飞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从2006年开始,以销售竹炭产品为起点,丽水市遂昌县率先开启了农村电子商务之旅。如今,这个仅23万人口的小县城已经拥有2000多家网店,沿街随处可见银行、物流公司以及网店经营点。

  从零星出现农民网商,到成千上万农民拿起鼠标做网销;从淘宝“特色中国”第一个县级馆开馆,到搭建起完善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从农产品一笔笔销售,到订单捆绑式输送……遂昌农村电子商务一路奔跑。而尝到甜头的丽水,从此在农业电商化发展上一发不可收。

  对于青田县章村乡的王炎利来说,电商为他带来的源源商机是支撑他饲养生态土猪的强大动力。打开王炎利的手机微信,全是来自天南海北的订单消息。

  “刚开始并没有打算在微信上卖土猪肉,只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下自己的养殖成果。后来经过朋友转发,很多人加我好友要买。”王炎利告诉记者,从起初亲戚朋友的微信订购,到丽水周边县(市、区)市民的微信订单,再到北京、深圳、广州等地陌生微友的下单,他的农产品越走越远。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青田县章村乡一个海拔1200米的高山上,有一个饲养土猪的家庭农场。”王炎利自豪地说。

  而在由浙江山山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农产品购物网站——山山商城中,时下热门的直播方式正被融进丽水农特产品的电商化展销中。

  “通过实时直播,消费者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农业基地的现状和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该公司董事长毛庆龙告诉记者,如今这种模式已经在公司的十几个基地普及,未来将应用到所有的100个基地当中。

  原本“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山区农产品,通过搭乘电商快车,成为大城市餐桌唾手可得的家常美食。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网、淘宝丽水特色馆……一批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借助“渤商所”平台,实现庆元香菇、木耳,松阳香茶等8个产品上市交易,促进农业产业从传统市场走向网络市场,从零散销售走向集群交易,大幅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作为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作为浙江的绿谷,精品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是我们专注的方向。”丽水市副市长林亮介绍说,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起步较早的丽水,去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60.61亿元,其中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为23.41亿元,同比增长41.9%;今年1-8月,丽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63.83亿元,其中,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34.46亿元,同比增长124.67%。

  立足于“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新定位,在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的助力下,丽水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丽水路径”。曾经无人问津的农产品飞上城市餐桌,以往荒芜的山谷化身为景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正迸发着前所未有的力量。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