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践行国家战略全面追赶超越 自贸区让西安与世界同步)
2016年8月31日,陕西成为第三批获批成立的7个自由贸易区之一。
在目前获许建立的十一个自贸区中,上海、天津、重庆是直辖市,福建、广州、辽宁是沿海、沿边地区,作为内陆省份的陕西获准成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央“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具体体现。西安也因此作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被放到了与上海、深圳一样的发展战略高度。
陕西是连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纽带,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陕西自贸区的成立是内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为西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彰显了国家进行内陆开放的决心。而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对外的窗口,“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陆上“丝路”起点,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西安片区作为陕西自贸区的主要板块和核心,地处自贸区的中心位置,是陕西自贸区的“发动机”,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带动西咸、杨凌片区建设,为陕西自贸区奠定发展基础,同时,也为整个区域经济的腾飞提供动力。
在年初,我市提出建设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品质西安”的目标,要求通过提升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等“六大品质”,真正让广大市民从品质建设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而自贸区的设立和建设,正是“品质西安”建设的助推器,加速“品质西安”目标的实现。
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 创新实验田,开放示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根据省政府相关规划,陕西建设自贸区秉承三大定位:建成内陆改革创新试验田、全国双向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陕西力争经过3年至5年的改革试验,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文化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
陕西自贸区共有五大功能定位:内陆地区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心、以多式联运为支撑的商贸物流中心、以能源金融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以民心相通为导向的文化交流中心和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中心。在这个规划中,西安无疑是主要板块和核心区域。
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是西安地区,地处自贸区的中心位置,也担负着“发动机”的作用。
承载着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也是品质西安建设的强力保障。同时,西安也是西部地区的门户城市。着力发挥桥头堡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与国家赋予的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重任一脉相承。同时,确立“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突出陕西、西安建设自贸区的内陆特色,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健全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打造航空制造等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集聚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建设集合陆港、空港、保税港、高新保税为核心的开放口岸,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地”的国际港务区,共同构建了西安国际贸易的基石。
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 西来东往,东联西出,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门户
特殊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科教实力、较好的产业基础,是陕西在发展自贸区中良好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陕西一直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已经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与32个国家建立79对友城关系。而西安作为陕西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交流活动中锋芒渐露。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国际航线达到40条,居全国第八,成为丝路经济带上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西安港”建成让陕西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上中国境内最大的内陆港,成为了“西来东往”与“东联西出”的结合点。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53家,协议投资金额23.51亿美元。西安市先后组织30多家企业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参加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及俄罗斯国际食品展,达成贸易意向375万美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3.24亿美元。吸引了瑞典宜家等一批跨国企业落户,同时三星聚集效应持续扩大,累计引进92家三星配套企业。有效地推动本市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没有沿海、沿边的地缘优势,但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城市和西部门户城市,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理优势无可替代。向东可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向西可以面向中亚和欧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同时,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内陆改革创新试验田”的战略作用尤为重要。发挥向西开放优势,创新内陆开放模式,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把自贸区建设成为全国“双向开放示范区”。同时,充分重视和发挥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综合优势,打造“ 一带一路 开放合作新高地”。
而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丝路起点等等属于西安的历史文化光环,与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交相辉映。中国社会演进的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与古都西安密不可分。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其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甚至是世界唯一的,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这是建设自贸区,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模式的重要优势。
近年来,西安逐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载体平台。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从一定意义上也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延伸。还有丝博会、欧亚论坛等经济文化交流平台。长期以来建设管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经验是西安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优势。
西安建设自贸区,产业始终是核心支撑。近年来,西安外资、外贸的发展硕果累累,宜家、三星、镁光、中兴等一大批国际著名企业安家落户,平衡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为西安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活力。一直以来,依托各类优势,西安在高新技术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等领域发展迅速,为西安的自贸区建设提供支持。西安是国家明确的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雄厚的科教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力量,拥有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具备建设自贸区产业基础优势。
陕西自贸区西安片区 践行国家战略,全面追赶超越,“品质西安”建设的助推器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陕西自贸区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近年来,改革开放一直是沿海、沿边城市独享的“福利”,凭借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沿海、沿边城市对外开放获得了长足发展,内陆城市与沿海、沿边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陕西作为西部大省,是西部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选择陕西作为自由贸易区,是对近年来陕西积极发展区域经济成就的肯定,也是国家对内陆省份改革开放的实验。
陕西自贸区的建设,一方面为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陕西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自贸区的建立,迫切要求陕西进一步加大开放步伐,积极“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陕西自贸区的核心,西安紧抓发展机遇,确定十三五发展目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GDP达到9000亿元。武汉、成都等对标城市不仅经济规模占优,发展速度、人口数量等均保持一定优势,且所在省份此次均获批自贸区,应该说追赶超越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自贸区的功能目标以及建设任务与西安市打造“一起点、两高地、一都市”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也符合“品质西安”建设的战略要求,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可以为我市实现发展目标和实施追赶超越增添新的抓手、激发新的动力,助力实现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外向度三大跃升,促进城市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及绿色发展力五方面能力大幅增强,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实现“品质西安”建设的宏伟目标。
(原标题:践行国家战略全面追赶超越 自贸区让西安与世界同步)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