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彰显湖北担当

2016年12月15日 10:02   来源:人民网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巨龙腾飞正当其时。今年9月,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时代要求我们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度创新、携手共治四篇大文章。”

  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也迎来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长江贯穿湖北8个城市,流程1062公里,占长江干线通航里程约三分之一。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一直被看作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重要区域,湖北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探索也一直备受关注。

  以长江全流域一盘棋审视湖北,优势尽显。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幕在湖北就此拉开。

  “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长江兴则湖北兴。”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中国长江论坛上,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说,一部湖北发展史,就是一部湖北人民与长江不断磨合、融合的历史。湖北既是长江的受益者,更是义不容辞的保护者。

  “近年来,湖北省将促进人水和谐作为战略选择,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江上见滩、岸上见水不再是奢望

  12月3日,长江宜昌段的江南点军江畔,一度尘土飞扬的十里红砂场,黄土漫天的码头乱象已被修复的长江绿岸所替代,伴随着江风依依起舞。

  下游伍家岗区临江溪泰丰砂石码头,非法码头已被取缔,从开阔的平地一眼就能望到江面行船,栽植的绿化苗木郁郁葱葱。

  视线转到武汉,清早,家住武昌华润置地橡树湾小区的陈莹推开窗门,深吸一口新鲜空气,眺望长江方向,窗外江滩景色尽收眼底。“江边住了好几年,终于能看见江水了。”

  陈莹告诉记者,此前,橡树湾小区毗邻的武昌江滩余家头至二七长江大桥1.6公里临江段,数十年来形成了13个非法码头,部分居民搭建违法建筑、圈地种菜、饲养家禽,甚至架网捕鱼,造成这段岸线脏乱不堪、滩地生态破坏严重,威胁着水源地用水安全。高价购买的江景小区,放眼望去却只能看到脏乱差,让小区居民心塞不已。

  而今,站在临江路余家头堤上看到,原有的一个连着一个的砂堆已不见踪影,码头上的破旧房屋、装卸设备等也被全部拆除,清运一空,偌大的码头区只剩下一片平整的沙滩。“这里马上就要建成江滩公园了。”小区居民高兴地说。

  这是湖北省取缔367个长江非法码头的一个缩影。不论上游下游,还是南岸北岸,长江湖北段的岸线悄然发生着变化。

  “对于江边的非法码头,无论涉及什么单位,无论触犯了谁的利益,都要敢碰、依法治理,行动要快、力度要大、执法要严,还一片干净的长江岸线。”在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水厂水源保护区码头整治现场,湖北省委主要领导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出湖北推进长江沿岸生态修复的决心。

  自去年11月启动长江非法码头治理,湖北省交通、公安、水利等多部门联动,列入“取缔一批”范围的非法码头已全部拆除。该省共查办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60余起,打掉涉砂涉恶犯罪团伙4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64人,长江湖北段实现全线艇巡。

  率先提出“上游意识” 站好“湖北岗哨”

  就在刚刚建成通车不久的宜昌至喜长江大桥,记者看到,桥的每段箱梁两侧都留着一个特殊的凹槽,作用是防止桥面雨污直接流入长江。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大桥还选择了“一跨过江”的方案,仅仅这两项就增加建设成本两亿元。

  在宜昌秭归,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正在加紧施工,为了给大桥让路,之前的14个铁塔需要避让迁建,因为坚持“宁弯两里路,不砍一棵树”的原则,原本3.6公里的路线,硬是绕行了12公里。

  这是湖北推进长江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长江干净与否,取决于上游。”树立“上游”意识,落实“上游行动”是湖北在长江生态保护和发展中有所建树的不二捷径。湖北率先提出“上游意识”,明确对整个长江流域的责任意识。

  湖北在长江生态保护中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因为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还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位,湖北树立全域意识,与其他10个沿江省市协作守护母亲河。长江的生态困境或因中国绿色转型而破局。

  11月18日,在武汉举行的2016中国长江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在会上为湖北“点赞”,肯定湖北树立上游意识,重拳出击,铁腕治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积累了好经验、好做法。

  跨区域联动 创新生态保护机制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早在2015年,湖北就联手湖南、江西、安徽三省,建立长江保护联席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长江保护。

  今年以来,湖北、江西的港航、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近20次,共同打击非法采砂、企业偷排等违法行为。湖北与湖南每月进行一次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跨界断面检测站在湖北已建成64个,覆盖整个长江、清江、汉江流域。

  同呼吸,共奋斗,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协同成为日前刚在武汉举办的2016中国长江论坛上频频出现的“热词”。兄弟省市携手的愿望、合作的诚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切。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表示,要精诚合作共创未来,采取“上下游联手、全社会联动”的办法,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的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形成保护长江的合力,让长江流域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尊重长江、保护长江,自然会得到大自然的馈赠。目前,湖北境内1062公里长江干道和主要支流水质良好,三类以上的断面比例近九成;在三峡库区,21个监测断面全部三类以上,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在湖北监利何王庙故道的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来自江西鄱阳湖的8头长江江豚先后抵达这里,被就地保护,找到新家。

  湖北用全域意识,担当起生态长江建设的重要职责,谱写出长江之歌的新篇章。

  严查党政干部“绿色责任” 湖北79人因生态问题被问责

  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考核是手段,关键在干部。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湖北省积极开展“绿色”审计,给干部上了一道“紧箍咒”。去年来,湖北已有79名党政干部因生态环境资源损害问题,被省纪委问责。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各级党政一把手任期内,区域内江河湖泊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出现重大污染事件,将被问责。

  “无论你在任,还是提拔、离休,都要按照责任界定,严肃问责追责。”湖北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刘永庆表示。

  为此,湖北省创新完善绿色政绩考核,建立督察、追责机制,出台《湖北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湖北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

  在“共抓大保护”中,湖北省积极探索完善地方考核评价制度,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机制,推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实现环保责任“一追到底”,破坏生态“一票否决”。

  湖北省委、省政府态度鲜明,宁可不进位,也不要“带污染的GDP”。

  绿色GDP“指挥棒”引领传统工业向绿色转型

  “污水处理达不达标,水里的鱼儿最有发言权。”走进宜昌市兴发集团精细化工园看到,排污口的水池里,上百条金鱼在水中自由嬉戏。

  兴发集团通过循环利用,将废弃物“吃干榨尽”。目前,兴发集团精细化工园的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尾气综合利用率超过98%,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和废热利用率均达到了95%。

  循环经济模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宜化集团也正在进行合成氨产业升级工程建设。“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宜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为响应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企业正投资50多亿元进行大规模的煤化工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实施世界一流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

  坐拥超过1000公里长的长江岸线,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为湖北沿江城市的产业发展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荆州市是国家在长江中游地区设立的三个国家级承接沿海优质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之一,这里电子信息产业原来基本是空白,现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发展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从液晶显示屏到微波通讯,从智能机顶盒到手机滤光片、智能手机,荆州市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全产业链,都是长江经济带的巨大历史机遇所带来的。

  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也在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下焕发出新动能。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市GDP同比增长7.8%,其中汽车、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重要增长点。

  目前,湖北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分类考核,在生态功能区弱化工业考核指标,增加现代服务业发展、污水处理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绿色”考核指标。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省级财政出资400亿元成立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将建立2000亿元基金群,专门用于支持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巨龙腾飞正当其时。湖北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用心呵护一江清水,与各兄弟省市一起,携手共推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让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激扬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