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布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2016年12月16日 14:33   来源:央广网   桂园

  《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近日公布。“规划”立足全省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全面评价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和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和重点布局,明确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任务、目标和规模。共包括基本情况、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总体布局、预防保护、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综合监管、投资匡算与实施效果分析、实施保障措施等10章内容。

  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实现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趋向好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人民群众富裕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300平方公里、重点预防面积25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100万吨,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有效减少。

  到2030年,建成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面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生态文明观念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富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340平方公里、重点预防面积7500平方公里,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大幅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防治;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3000万吨,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大幅减少。

  根据规划,山东将划分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胶东半岛丘陵蓄水保土区”、“渤海湾生态维护区”、“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4个水土保持分区,根据各分区的特点确定水土保持基本要求。鲁中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土壤保持,重点是以泰山沂蒙山革命老区为中心,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坡面防护体系、径流调控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和梯田整修改造力度,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提高环境资源承载力,提升农林复合生态调节功能,构建鲁中山区生态屏障。胶东半岛丘陵蓄水保土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蓄水保水和土壤保持,重点是加强经济林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名、优、特、稀等高档次农产品基地,积极搞好拦沙蓄水、节水灌溉,治理海水入侵,建设高标准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和沿海防护林体系。渤海湾生态维护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生态维护,重点是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区域风沙治理、盐碱地改良和防护林建设,注重湿地保护和恢复,强化油田等区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生态维护功能。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防风固沙和农田防护,重点是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逐步形成网、带、片、点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合理增加经济林建设规模,完善灌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抗灾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

  规划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以维护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为核心,对全省所有国土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对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河流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河流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周边、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等区域实施重点预防,加强封育保护和封禁管护,实施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管制,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核心,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在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开展专项综合治理;黄泛风沙区侧重引黄沉沙池和重点风沙片集中综合治理。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措施体系配置,改善水土流失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监测。到规划期末,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保持网络和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处理、传输、存储现代化,实现各级水土保持业务应用服务和信息共享;实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动态监测全覆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得到全面落实。监测站网总体上为“总站-分站-监测点”布局,1处省级监测站挂靠在山东省水文局,17处市级水土保持监测站分别设在17市水文局,常规监测站点36处,其中包括34处水蚀监测点和2处风蚀监测点。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