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一江水 同下一盘棋 聚焦长江经济带·机制体制篇

2017年01月12日 10:23   来源:中国江西网   刘佳惠子 夏 晓

  本报记者 刘佳惠子 夏 晓

  从雪山走来的万古长江,蜿蜒起伏,绵延万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脐带、交通枢纽的黄金水道、地域经济的发展动脉,滚滚长江滋养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繁衍生息,更滋养了华夏子孙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声音振聋发聩。母亲河盼来休养生息、精心养护的时机。

  一年来,江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消除行政壁垒,加快协同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新路。

  “服务一体化”,长江流域融合发展走出“跨省模式”

  江西九江、湖北黄梅小池,倚江对望,一桥相连。

  “小池菜,九江卖”,在九江的菜市场上,来自小池的蔬菜供应量占比超过六成。每天清晨天刚亮,小池的菜农便三三两两来到17路公交始发站点。这是一条连接小池与九江市的跨省公交线。

  小池与九江自古交往密切,1993年九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两地的联系更为便利。如今,九江市有数百名中学生在小池借读,而小池居民平时消费、休闲几乎都在九江,许多居民还在九江上班、做生意。过去,两岸交通主要靠两省轮渡,应居民要求,两地政府打破禁锢,隶属九江公交公司的17路车2001年成功跨江营运,成为全国首条跨省公交线路。

  其实,17路公交的开通之初,颇费了一番周折。敢为人先的九江,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区划藩篱,让这条惠民公交运营了15年。

  有了跨省公交,这两年,小池人又有了跨省医保。“以前到九江看病,报销要往县城跑好几次,现在黄梅人到九江171医院看病可直接报销,真是太方便了!”在小池采访,一位居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黄梅小池、刘佐、分路等6个沿江乡镇距离九江较近,加上九江解放军第171医院医疗条件较好,致使171医院每年的黄梅就医、住院病人达上万人次,异地就医难报销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2012年4月9日,经黄梅县政府争取,171医院被有关部门授予定点医疗机构。此后,黄梅县参保人员,在该院可享受同黄梅县医院同样的报销比例,实现直接报销。171医院成为江西湖北两省的跨省报销定点医院。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从民生最盼的方面着手,让群众共享长江流域融合发展的成果。九江、黄梅两地跨省公交、跨省合作医疗受到群众欢迎,无疑对于解决长江沿线区域互动合作提供了借鉴。

  “拧成一股绳”,长江采砂治理走出“九江模式”

  万里长江,蜿蜒曲折。江面上,船只往来,它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航道”;江面下,砂石富聚,涌动着另一条“黄金链条”。

  在暴利的驱使下,大量非法采砂船涌入长江干支流,一时间,过度开采、乱挖滥采江砂盛行。铁铲过处,留给河道的是千疮百孔的伤痕。与非法采砂相伴的是偷建简易码头,“大量侵占珍贵的岸线资源,更对长江水系的航运安全、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在都昌,一位港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面对非法采砂、非法码头,九江敢于“亮剑”,开全国河道采砂统一管理先河,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开采经营、统一规费征收、统一综合执法,统一利益分配”的方式,改变小、散、乱现象,为河道非法采砂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随后,九江市又决定对全长152公里长江九江段实施采砂综合整治,采取“打、堵、疏、统”等措施,从采砂船到运砂船,从水上到岸滩,从生产到销售,从运输到砂场,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整治,打造“江湖联动”“水陆联动”“部门联动”“市县联动”采砂治理格局。

  由乱而治。九江将执法力量“拧成一股绳”,打破区划藩篱、形成合力,联合执法。“以往,长江非法采砂、非法码头之所以屡打不绝,主要原因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未能拧成一股绳,‘九龙治水’无法形成合力。”九江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非法采砂、非法码头的势头得到有力遏制,根本原因还是由以往的多头管理走向统一管理,构建了综合执法机制。

  综合执法变以前的部门间“踢皮球”为部门间积极协作,主动作为,变以前单一的水上强制为水陆并举,以陆为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瑞昌市有19.5公里的长江岸线,虽然里程不长,但水位深、腹地阔,有利于建设大型深水码头和物流仓储基地,被誉为“黄金岸线”。近年来,通过加强港区码头的规划、整治和管理,使这条弥足珍贵的岸线凸显出“黄金效益”。

  九江因江而生、因江而兴,保护长江生态义不容辞。通过对非法采砂和非法码头整治,九江还长江一片萋萋芳草。

  而铁腕治江的背后,彰显出省委、省政府“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体现了江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同下一盘棋”,聚焦“九龙治水”精准发力

  下好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这盘棋,创新机制体制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以此有效推动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调、协同发展。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机制体制是瓶颈,也是突破口。在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再是“单打一”的经济类命题,更多的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行政等多维度协同发展的命题,需要在融合发展中寻找体制机制的制度性突破。

  机制的新突破正在进行——

  2016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要抓紧编制生态环保、林业、旅游等专项规划,尽早形成有机衔接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交通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等三大工程,并且明确了在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省际合作开始提速——

  湖北、江西、湖南三省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标志着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三省还共同发布了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联合宣言,探索生态共治、区域协同的生态新模式。

  纵横联动、密切配合、敢于担当。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要充分发挥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作用,强化区域联动协作,建立健全多层次协商机制,加快形成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合力。

  协同联动,全流域一盘棋是必由之路。有关专家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关键是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壁垒,破解“九龙治江”的难题,还要让“软”的协调机制“硬”起来,今后,可以尝试跨区域立法,比如设立中国长江流域法、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法等,让整个经济带都能够得到刚性的法律保护。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共建以及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保障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协调推进,“可以考虑设置具有权威性、有协调功能、跨流域的机构,比如江西省长江办,协调处理我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遇到的难题,统筹协调重大发展事项。”长江学者、南昌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刘耀彬建议。

  乘风破浪展新卷,大步跨越正当时。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牵手长江,赣鄱儿女正在书写新的奇迹。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