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蜕变”湿地公园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获成效

2017年04月22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黄艳梅

臭水沟“蜕变”湿地公园南宁海绵城市建设获成效

  图为生态综合整治后的南宁那考河景观。 廖建宁 摄

  “潺潺清泉河里流,两岸树花亦斑斓。昔日黑臭小河沟,如今香艳展绚烂。”这首小诗,是当地民众对广西南宁那考河“前世今生”的描述。

  作为南宁内河竹排江上游两大支流之一的那考河,河道沿岸曾有40个污水直排口,水质多为劣五类,河道基本变为纳污河。如今,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生态综合整治建设后,这条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已华丽“变身”,显现出柳绿桃红、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宁考察了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等。在那考河湿地公园,习近平听取南宁市内河水系分布、“海绵城市”建设等情况介绍,实地察看整治成效。他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表示肯定,希望他们探索更多经验。

图为生态综合整治后的南宁那考河景观。 南水宣 摄

  图为生态综合整治后的南宁那考河景观。 南水宣 摄

  南宁那考河项目自2015年3月底开工,项目红线范围南起规划的茅桥湖东湖,沿线经过湘桂铁路、长堽路、厢竹大道、药用植物园、昆仑大道,北至环城高速路,治理河道全长约6.35公里,总投资约11.9亿元人民币。

  南宁市海绵水城办官员介绍,2015年,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又恰逢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经仔细调研和精心准备,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污水厂建设、海绵城市示范、信息监控等工程。

  据介绍,该项目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主河道上游设置一座5.0万m3/d的MBR污水处理厂,通过建设截污管道,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就近接纳进厂处理,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同时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对沿河两岸的初期雨水进行吸纳、蓄渗和缓释、利用,改善河道生态,构建人水和谐的那考河生态环境。

图为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主线上游景观效果图。 南水宣 摄

  图为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主线上游景观效果图。 南水宣 摄

  今年3月,那考河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前期检测显示,水质指标已基本满足地表Ⅳ类水水质指标,河道行洪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要求。

  那考河项目是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已累积实施项目189项,已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面积25.2平方公里,完成投资额79.3亿元,完成了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其中,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石门森林公园、五象湖综合配套工程三项目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据介绍,南宁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总结出的“南宁做法”是:通过雨水“断接”等技术使雨水“分散开、慢下来、吸进去、降污染”;引入绿地周边“客水”,发挥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对城市河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管网综合整治,强化灰色基础设施功能,增加绿色基础设施,有效削减径流污染,采用流域治理思路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南宁官方称,今年,该市力争到年底完成邕江55公里两岸整治,真正实现“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完成海绵城市三年试点建设各项指标任务,建成54.6平方公里示范区;基本消除建成区99.4公里黑臭水体,同时加快推进邕宁水利枢纽、江北引水干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内河管理,做好水绿融合文章。

  有着“中国绿城”美誉的南宁素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闻名。当下,南宁市以“治水、建城、为民”为主线,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推进的“海绵化”改造后,一个更加美丽宜居、“会呼吸”的“绿城”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