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当国产大飞机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冲入云霄、翱翔天空,现场一片欢腾。
这惊天一飞,不仅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发展进入新里程,对“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而言,更有着非凡的意义。
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 王初 摄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要求上海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是国家使命、上海担当。
长三角城市群“龙头”、自贸区建设“领头雁”、“一带一路”走出去重要节点……肩负众多“先行先试”重任的上海,正在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创新“试验田”努力前行。
“龙头”劲舞,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引擎”
上海至长三角各主要城市距离示意图
便捷、快速的高铁不仅拉近了时空距离,更如“助燃剂”,让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产生更加剧烈的“化学反应”。
“从办公室出发,5分钟就能到达虹桥火车站,23分钟到达苏州,45分钟到达杭州,67分钟到南京……”
邹承慧,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在江苏张家港创办江阴爱康太阳能器材有限公司,2011 年带领爱康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迅速成长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2015年,邹承慧成立爱康金控,进驻上海虹桥商务区。如今,邹承慧在上海和张家港各有一间办公室,两地来回办公,感觉“方便得很。”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正像邹承慧这样,选择把上海作为事业的立足点,不断向长三角地区甚至海内外拓展。
如果说上海是长三角面向世界的窗口和平台,那么邹承慧公司的所在地上海虹桥商务区就是这个平台的“心脏”——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三大功能”定位,不仅使其成为连通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更成为未来驱动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新引擎。
2016年6月,国家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长三角要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C919国产大飞机的一飞冲天,受益的不仅仅是上海。从2008年中国商飞落户上海开始,镇江、常州、盐城、合肥等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就开始围绕大飞机等项目展开积极布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航空产业带日趋成型。
“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就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带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说。
自贸区“领头雁”, 搭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
从最早的“一枝独秀”,到后来的“四朵金花”,再到如今11个自贸区的“雁阵模式”,上海自贸试验区不畏浮云,奋力“领飞”。
清晨6:30,航班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7:02,物流向海关提出了先进区后报关申请。7:19,第一车货物进入自贸区海关卡口并入库理货。10:10,货物顺利通关出区进入国内。此时距离飞机落地,仅仅过去3小时40分钟。这也创造 了上海自贸区空运物流运作全新速度。
3月30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中国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其在华首个业务。“我们提出要在自贸区设立培训机构后,五个工作日就拿到了营业执照。”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战略主管合伙人杨伟志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速度令他和同事感到惊喜。
让企业经营者们纷纷点赞的“自贸区速度”,正是得益于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致力攻坚的核心任务——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作为着力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总体上达到了三年预期目标。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的100多项改革创新理念和制度创新成果,已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
“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浦东新区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以上海市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反映出制度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3月31日,国务院对外公布《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方案”),这也是继2013年的总体方案和2015年的深化方案之后,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三个改革方案,因此也被称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3.0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首次提出,上海自贸区要设立自由贸易港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上海社科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石良平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和浦东机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设立,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国际枢纽优势。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和原来最大的差异在于一线管理方式的不同。”
对于如何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方案也提出了要求。“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作用,上海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正是提供金融服务。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还需在金融开放上将步子迈得再大一些。”石良平告诉记者。
4月1日,随着辽宁、浙江、河南等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自贸区“朋友圈”再次扩容。作为自贸试验的先行者,上海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石良平看来,今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重点有两个:一是金融领域。二是服务业开放。上海自贸区与兄弟自贸区的联动:首先是分工协作,上海要建立的是最高层次、高标准,面向国际的自贸区,其他自贸区则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其次,彼此要形成一个联动的关系。“从专家的角度来看,上海是一个综合性的试点,因为只有上海可以来做‘最高层次、最高标准、面向国际的自贸区’试点。”
让“上海制造”重回大众视野,再创昔日辉煌
“四叶草”,上海市民对国家会展中心的昵称,这座面积极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自2015年启用以来便成为上海地标之一。今年4月底在这里举行的2017上海国际车展更是火爆到一票难求,其中新能源车成为一大亮点。
5月4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消息,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双突破”:制造业产值当年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长23.4%;推广数量累计首次突破10万辆,达到10.3万辆,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推广应用城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正契合了近年来上海不断探寻从供给侧出发,以创新引领需求的转型之路。
上海,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7%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7%,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而放眼全国,上海进入“新常态”的步伐较早,从2008年开始上海经济增速就回落到6-7%的水平。由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更迭的内在要求较为紧迫。与此同时,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上海,也正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制造业成为竞争新焦点,制造业规模增速放缓、压力加大。
历史上,上海手表、海鸥相机、凤凰自行车……都曾是“上海制造”的代名词,如今,虽然制造业的比重降低,但作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载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离不开制造业这一基础。
挑战同样是机遇。如今,上海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坚持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形成增长新亮点。
日前,记者在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内看到,电磁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移动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兆瓦级储能系统……一项项处于全球科技前沿的产品,让记者“脑洞大开”,强烈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加速度。
其中,由上海电气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自2015年9月25日在国电泰州二期项目顺利正式商业运营以来,机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技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上海电气在从传统能源装备向清洁能源装备转型升级上做出的努力,更标志着彻底摆脱了国外知识产权对我国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技术“走出去”的束缚,对于我国火电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实施国家“一带一路” 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美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测调试石油钻采设备 轩召强 摄
在位于宝山区的美钻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部研发基地,记者被基地厂房里正在有序检测调试的石油钻采设备所震撼,特别是核心部件采油树,不仅外形壮观,其海洋作业深度可达1500米。
美钻公司董事石崇洗告诉记者,该公司研发生产的海洋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深海水下装备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而且平均下来一整套设备比全部从国外进口便宜30%至50%,在一些零部件上甚至差距高达30倍。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始终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一核心,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和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方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初发布的上海“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保持25%制造业比重”的目标。而制定这样的目标,正是上海制造对自我的重新定义:“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成为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2016年,上海生产总值完成27466.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0.1个百分点。这也是2008年以来,上海年度GDP首次超过了全国的增长速度。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向记者表示,2017年一季度全国宏观经济数据实现开门红,上海产业经济指标继续回暖。1-3月上海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完成投资112.5亿元,同比增长2.6%,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增幅,占工业投资比重76.5%。
这样的数据,对上海而言来之不易。数据的背后,更折射出上海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坚定转型。
上海,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始终从国家大局出发谋划自身发展,牢牢把握“改革”这个强大动力,充分利用“开放”这个最大优势,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强化“四个中心”功能提升,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正在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出坚实而稳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