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女教师热衷温州文化 “化身”马可波罗筑沟通桥梁

2017年06月05日 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温州6月4日电 (牛妍)七百多年前,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商人来到中国,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开辟了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如今,同样来自于意大利的汉学家唐云也沉醉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浙江温州的“乡土”和“海洋”文化,希望成为意大利与温州之间的文化桥梁。

  唐云1989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文专业,之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供职直到2015年。现在,她是温州商学院教授,一边讲授节目策划与营销课程,一边研究温州的海洋文化。从熟悉的母国到陌生的异国他乡,看似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在唐云口中却一样熟悉、亲切。

  谈到与温州的结缘,唐云坦言源于自己的“怪”。在其他年轻人参加派对,追求新鲜刺激的时候,不到20岁的她却对传统的东西情有独钟。为此,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期间,她走访了河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深深着迷于北方的黄土文化,陆续出版了《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发现丝绸之路:从驼队到高铁》等书。除此之外,她还对江南的乡土文化很向往,一直对温州的古村落和人文习俗心心念念。后来,有一位研究乡土文化的大学教授对唐云说,可以去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看看。

  于是,2003年春节前夕,唐云来到温州。她至今还记得当时是到了温州安澜码头,坐着渡船去的温州永嘉,见到了温州楠溪江沿岸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于她而言,这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楠溪江的古村落共有大大小小200余座,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她曾去过温州岩头的古村,在自己的广播节目中对古村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以及耕读文化、宗族文化等内容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初到楠溪江,唐云感觉当地村民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对于身边一砖一瓦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非常清楚。然后最近几次来到那里,唐云发现当地村民渐渐明白这些古建筑是民居中的“活化石”和中国农村几千年耕读文化的实物见证,因此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古村落,维护古建筑不受破坏。不仅是民间,永嘉政府这些年在保护、维修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得这些村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些年里,唐云多次来温,在编辑制作的十几期关于温州与温州人的广播节目里,跟楠溪江相关的节目就有6个,其中更是多次涉及楠溪江古村落的内容。

  除了楠溪江,唐云的足迹可谓已遍布温州各地。她去过市区的老城区,明白了“红日亭”的善举;到过茶山,拜访了民间手工艺人;接触过泰顺,见识了泰顺廊桥的壮美……这些地方,这些人物,这些文化,唐云都在自己的广播节目里一一做了介绍。

  唐云说,在她20年的记者生涯中,给一座城市做这么多期节目的不多,温州就是其中一个。谈及原因,她说,她喜欢温州,想把这座城市介绍给自己的同胞。“虽然在意大利的温州人很多,但温州人以内部交流居多,他们或忙于赚钱,或忙于在当地立足,与当地意大利人的沟通并不多。”唐云表示,这样一来,不少意大利人对于温州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对于温州的认识也很片面。

  对此,唐云称自己有种使命感,要向意大利同胞介绍温州。她说,她的听众和读者都是意大利人,而且没有多少意大利人像她一样在中国这么久,因此,唐云带着“舍我其谁”的积极心态,在进行着她的游历和研究。

  现在,这位女“马可·波罗”正在撰写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与温州海洋的书籍。

  在介绍温州方方面面的同时,唐云时常会收到远在意大利老乡的邮件,老乡们常赞叹温州这座城市的美好。

  这些邮件是给唐云最好的鼓励。她说,她会继续做意大利与温州之间的文化桥梁,乐此不疲。(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