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政改革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7年06月13日 10:29   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报讯到城市规划展览馆展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前景,进唐曹高速察看基金投资运营情况,在工人医院了解PPP项目实际进展,赴新首钢依托的25万吨级矿石码头探究吞吐能力及利税潜力,与曹妃甸区政府就14个重点项目研究探讨引入资本的方式和路径……近日,北京市财政局组织力量踏访承接首钢搬迁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围绕财政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访企问效、寻计问策。

  据北京市财政局研究室负责人介绍,此次“曹妃甸之行”收获满满,为北京财政在今后主动对接和助推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打开了能够跨时空、跨区域、跨体制的工作思路和技术路径。

  近几年,北京财政站在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定位,把财政激励引导机制、财税利益格局调整、财政体制突破创新等“主动加长的手臂”延伸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转变、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一是在“舍”与“得”的调整中彰显“财之识”。市财政部门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围绕“舍”“得”,既算经济账、收支账、利益账,更算政治账、整体账、长远账。财政局领导班子每年都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对疏解工作中的“思想是否纠结、行动是否彷徨”进行聚焦分析,有力破除了“守住自家一亩三分地”“不愿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活思想”和“小九九”,正确处理了短期阵痛与长远利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二是在“稳”与“进”的结合中夯实“财之基”。北京财政坚持在疏解之中抓财源、促发展,近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0%,2016年首次突破5000亿元,在财力投向上坚持每年将近八成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中,对北京市的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给予了表扬。

  三是在“都”与“城”的摆位中把好“财之舵”。北京财政按照“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始终把“都”摆在财政优先保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实现“都”的功能来助推“城”的发展。近几年,财政部门先后围绕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大事要事建立快速反应和统筹保障机制,财政出资设立了“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为高峰论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是在“体”与“翼”的拓展中用好“财之器”。北京财政注重把握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错位发展的要求,以既聚焦北京“一核”、又放眼北京“两翼”的视野促疏解、促协同、促提升。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基金已带动社会资本近400亿元,有力支持了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市与副中心财政管理体制正在按照高起点和新定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重点以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依托基于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的北京财政综合数据中心,及时聚焦雄安新区规划编制与政策动态,重点就财税政策对接、财税利益调整、财政保障机制跟进等提出对策建议。

  五是在“内”与“外”的对接中输送“财之力”。北京财政部门注重向内核与周边、内疏与外建、疏解与承接、输出与输入、上游与下游双向发力。近几年,安排资金引导各区腾退一般制造业、区域性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功能;投入资金推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财政深度助推了“轨道上的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圈”“大气治理协作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协同创新共同体”“平安北京护城河”等协同发展的机制。

  六是在“疏”与“补”的蜕变中创新“财之策”。北京财政既以财政断投、断补、断供等“釜底抽薪”的措施推动“低散污”产业大幅度退出去,又以减税降费、松绑激励、先行先试、首购订购等财政政策把“高精尖”业态大踏步引进来。近几年,财政部门用足用活“京校十条”“京科十条”和首都科技创新券、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科技领域试行PPP模式、绿色采购、绿色金融等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施策助推中关村科学城抓“聚焦”、怀柔科学城抓“突破”、未来科学城抓“搞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抓“转化”,促进了以“三城一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高地在北京加速隆起。

  七是在“增”与“减”的拐点中兑现“财之诺”。财政部门制定“疏功能控人口促发展”一般性转移支付引导政策,建立市对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人口调控挂钩机制,结合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保持增量和增速双降态势,尤其是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升到降的拐点,全面兑现“多疏多得、少疏少得、奖罚分明”的政策,推动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继续加快步伐。

  八是在“建”与“管”的变焦中调整“财之轨”。北京财政根据首都城市风貌应当“有里有面”、建管结合的需要,统筹财力支持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等重点工程建设,下放财力推进棚户区、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个性化整治和精细化管理。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发挥好100亿元引导资金的作用,在市级、各区、社会资本之间搭建起“1+1+N”的合作共赢机制,以多轮驱动、多轨输送的方式,把资金落实到开展各类专项行动的“主战场”和“第一线”。

  九是在“人”与“业”的融合中倾注“财之情”。北京财政围绕“人随业态走、人随功能走”用情用力、用财用策,利用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建立将外迁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引导机制,利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重点医疗合作项目PPP模式、区域教育合作项目扶持政策等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非首都功能承载区抓紧布局和落地。(陈以勇)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