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商家“爸”气不足

2017年06月19日 09:13   来源:北京晨报   曲征

  6月18日是父亲节,相比于一个多月前的母亲节、两周前的儿童节时商家火爆促销顾客盈门而言,在同打亲情牌的情景之下,商家在父亲节上花费的气力明显“爸”气不足。(6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对父亲节商家冷淡处理,没有大张旗鼓地依靠亲情牌推销商品,原因固然与父亲节恰逢电商自造的“6·18年中消费节”、男性消费市场相对薄弱等因素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与市场反应平平、消费者不太“买账”有关。

  不过换个角度看,父亲节冷冷清清,为父亲购买礼物的人不是很多,恰恰说明人们的消费理性已逐渐回归,亲情表达方式也在逐渐转变。

  毋庸讳言,每逢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商家总是打出亲情招牌,竭力营造亲情效应,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商家以逐利为目的,其营造节日氛围,借机促销商品,本无可厚非,不过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更应明白父亲节的重点并不在为父亲购买奢华礼物上,而在于亲情的表达上。这种表达,有时候是言语表述,有时候却是默默地做些事情为家庭分忧,以减轻父亲肩上的压力,愉悦父亲的身心。

  比如,可以经常与父亲沟通交流,也可以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让父亲看到家庭生活的希望与前景,鼓起生活的勇气,也可以为家庭多承担些责任,这些做法,都比单纯送礼物要强得多。

  此外,在工作、事业上多努把力,让父亲少操些心,实际上也是在孝顺父亲,也如同给父亲买了最好的礼物。父亲节不过是“爱的提醒”,而对父亲的爱,其表现方式却多种多样,不局限于在商家怂恿之下给父亲买礼物。正如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不必在微信群上“秀孝顺”一样,爱的表达需要心灵、精神方面的慰藉与沟通,而不是外在的花里胡哨、花拳绣腿以及物质堆砌。

  真希望儿童节、母亲节也与父亲节一样,远离商品欲望的裹挟,让亲情的表达更注重理性与多元,而不仅仅是购买高档礼品送给亲人。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