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2017年07月04日 15:55   来源:国际在线   

  (原标题: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江苏省铁路办公室规划计划处处长卢余权介绍江苏省铁路建设规划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彦、李丹丹、李雅慧):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近日在京沪高铁首发。中国高铁的发展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改变生活,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各个城市也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相距如此之近。

  夏先生说:“我去年买了大概两百多张(高铁)票,绝大多数都是在(长三角)区域内的。”

  夏先生在苏州的一家风控咨询公司工作。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华东区域,因此他经常搭乘高铁往返于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各个城市。高铁开通前,夏先生通常选择开车或搭乘长途巴士到外地出差,一天只能去一个城市,见一个客户。但自从有了高铁,公司业务的覆盖速度和响应速度大大提升。夏先生说:“其实高铁改变的是这个区域的人的生活态度甚至是人生经历,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既)能够在上海获得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又能在上海周边的城市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因此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

  从2010年开始,随着沪宁城际、沪杭高铁、宁杭高铁和杭甬高铁等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运营,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高铁都市圈”正式形成。以宁杭、杭甬高铁的开通为例,南京与杭州之间往来不再需要绕行上海,旅行时间比原来的三个多小时缩短一半以上。而随着高铁网络日益完善,长三角短途旅客充分享受到高铁公交化、通勤化开行带来的便捷。“同城效应”已经深深改变了长三角地区旅客的生活方式、时空观念和置业理念。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候鸟族”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江苏南京站副站长余迎利给记者提供了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南京居住、上海工作’、‘南京工作、芜湖居住’的城际上班模式越来越普遍。我们也有一个统计的分析,一个月内有旅客在沪宁、宁芜间出行次数多达80多次,平均每天2.5次还多。另外,还有一个不完全统计,南京‘双城婚姻率'越来越高,每4对新人中,就有1对为‘双城族’。”

  在南京居住的张玲和在湖州上班的老公就是一对“双城族”。没通高铁之前,两人很难经常见面。通了高铁之后,相距205公里的两座城市之间的旅途缩短到1小时。2015年生了宝宝之后,带宝宝乘高铁去湖州探望老公就成了张玲的生活常态。

  张玲说:“有了高铁、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就希望经常跟他见面,因为小孩子总需要爸爸的陪伴。几乎每个周末要么就是他回来,要么就是我(带着宝宝)过去他那边。很多时候,因为他星期六还在开会,所以经常是临时买了票就走,星期天再回来,哪怕一个星期就见一天也是好的。高铁可以说拉近了我们一家人之间的距离。”

  随着高铁旅游快速兴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更加可行。以联接南京到杭州的宁杭高铁为例。这条高铁沿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条黄金旅游线。对居住在这条高铁沿线的群众来说,利用短暂的闲暇时光,到溧阳竹海泡个温泉,到宜兴茶园品品新茶,到南浔古镇放松身心,再也不需要提早制定计划。

  爱好旅游的孙女士告诉记者,有了高铁,现在经常能够在周末两天说走就走。

  孙女士说:“我比较喜欢旅游,经常江浙沪一带,或者稍微远一点到福建,几个小时就到了,很方便。而且去安庆湖州都很方便,经常礼拜六去礼拜天休息,差不多第一天去第二天回。长三角地区,原来到上海5个小时左右,现在1个多小时就到了。出境游到上海转个机我们都是坐高铁去的。基本一个月总得出去一两次。”

  从一个个事例可以看出,高铁体现出来的舒适、便捷、准点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出门坐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以江苏省为例。目前江苏省已开通高铁800多公里。到2020年,江苏省将形成“三纵四横”的高铁网,基本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铁里程超过2000公里,全省初步进入长三角3小时交通生活圈,基本实现设区市至南京1.5小时交通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高铁覆盖面越来越广,更多的老百姓将乘上高铁的翅膀,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也将得到更大提升。

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旅客张玲说,高铁拉近了家人之间的距离

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南京南站候车大厅

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南京南站外景

(原标题:高铁“公交化”运行增强长三角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