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综述:共舞长江经济带的“扬州实践”

2017年09月07日 17:35   来源:中国江苏网   

  吉爱平 嵇长青

  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扬州,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主基调,围绕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黄金水岸”,以规划建设沟通江淮、纵贯南北的江淮生态大走廊为重中之重,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

  “环保置顶”,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8月21日,市发改委下达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生态环境保护被放在首要位置,当年任务数为各项任务中最多的15项,包括治水、治污、生态修复、岸线合理利用等多个方面。

  “扎实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任务由环保、发改、规划、交通、水利等多个部门及各县(市、区)、功能区承担。同时,它们还相应承担着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治工业污染、开展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提高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水平、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治大气、土壤污染、加强沿江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任务。

  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总会存在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两难”“多难”问题,长江经济带建设同样如此。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出炉,实际上表明扬州让“环保置顶”,“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就先行启动了江广融合“七河八岛”先导区建设,并以人大决议形式通过了控制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和禁止违法建设的“四控一禁”规划,先后搬迁拆除沿线74家修造船厂和砂石场,关闭102家化工企业,关停威亨热电、扬州石化等一批燃煤机组和近1500台燃煤锅炉,累计减少煤炭消费量超200万吨。

  去年,市委、市政府又高起点规划了以京杭大运河和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为主廊道,南至长江、北到宝应湖,总规划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近年来,扬州还同步推进9个占地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其中枣林湾生态中心正在积极筹备2018年省园艺博览会和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扬州人思想在前、践行在先:编制了《扬州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划分了优化、重点、限制三类区域,将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禁止开发区域。市发改委主任杨蓉介绍,这实际上是优化了全市绿色发展的大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6%,重点开发区域面积占40.5%,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占54.9%。

  在沿江,按照长江岸线资源条件和功能要求,岸线功能区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四类,明确了长江岸线可开发、可利用、可保护、不开发的若干红线。

  立体交通,“三大中心”目标已现雏形

  在江苏区域,目前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已布局了“长三角城市群”、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宁镇扬一体化正在申报国家战略。跨江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彼此呼应,或带动或引领扬州协同区域城市共同发展。而要联结这些集群,离不开交通一体化布局。

  从外部看,扬州对接长江经济带、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核心都市圈,交通布局呈现出“密集”“快速”“立体”的格局:高速密集交会:沪陕高速、启扬高速、江六高速、扬宿高速以及江广、京沪高速扩容,“一环七射”高速路网初步实现;

  快速交通初现:宁启铁路开通动车,连淮扬镇铁路全面开工,“高铁时代”正在呼啸而来;

  立体交通乍现: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二期顺利推进,京杭运河“三改二”全面完成,高铁、高速、深水航道三大国家级干线十字交汇格局成形。扬泰国际机场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扬州港整体纳入省港务集团,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在扬交会。

  从内部看,扬州古城交通经脉充分打通,城区抵达沿江、城区通达腹地、市区联结县域、城市联络苏北、苏中和苏北交通全部畅通。瘦西湖隧道、新万福路和万福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文昌路东延和西延工程把这条主城区干道延伸到60公里,新淮江公路和333省道建成,611省道和金湾路开工使“邵伯湖被抱在城中、高邮湖被牵进城里”,“东水西山一路连,南江北湖一河牵”的“一核多组团”大扬州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站站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宁仪扬城际轨道项目已展开前期工作,宁镇扬城际“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构建;扬泰国际机场扩建和提档升级、内河船闸扩容改造、航道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扬州港“一港三区”综合物流体系初步形成,扬州打造“长三角区域国际航空货运中心、长江运河中转中心、江河海联运中心”目标已现雏形。

  产业布局,永葆扬子江生机活力

  产业升级,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推手之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扬州接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主动应对,铿锵作答。

  2017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战略部署,以城市群形态提高发展水平。在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七届四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就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战略进行了全面传达部署,启动编制了《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扬州行动方案(2018-2020)》,研究明确我市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梳理出一批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载体。

  把沿江经济做大做强,是城市群建设的核心要求。今年以来,扬州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推进“12345”创新发展工程,深入实施“两创”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拜访、大招商、大合作”和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双月招商活动,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重大项目304个,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

  ——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促转型、调结构、增后劲。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71个;21个列省重大项目开工在建18个,30个参加省集中开工活动的项目全部实质性启动;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极。抢抓“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5+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千企技改行动计划,技改项目总投资65.2亿元,重点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绿色制造转型发展,新增工业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459台(套),3个项目获批“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

  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均衡协调增长,GDP、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11.5%、10.8%和10.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11.2%。

  目前,扬州已经基本建设了契合地区特质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本土企业、民营经济主力军作用,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正加快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