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7发布

2017年10月20日 17:27   来源:科学网   

  10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在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法环境月”闭幕式暨第五届城市发展论坛上,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7)”。指数研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对指数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简要汇报。法国大巴黎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协会成员Cécile HONORE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等学界、政界、商界领域的资深专家和知名人士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7)”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是为了响应新时期中央以及社会各界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思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大势出发,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和城市间协同发展而编制的。指数研制团队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国智库CTTI)、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中国智库CTTI)、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学术骨干组成,研制工作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下半年发布。2015年和2016年指数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1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并且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国家智库报告”系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7)”延续了前两年的研制思路,并进一步引进了生态风险、城市韧性等新的政策和学术研究热点概念,以创新和生态结合的“绿色发展”为核心,确立了“绿色·创新·安全”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4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规模-位序分析等科学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此外,指数研制团队还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生态风险专题报告》,着重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风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指数显示,上海、南京、武汉的协同发展能力表现卓越,成为长江经济地协同发展的3大引擎。从空间分布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长江下游地区在总协同指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且各城市间差异较小,已步入一体化发展阶段,但在生态保护领域表现一般;长江中游地区在总指数以及4个分领域处于中等水平,除武汉、长沙和南昌等省会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较高外,其余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较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长江上游地区在总协同指数以及4个分领域协同能力非常低,仅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突出,丽江等旅游城市在生态领域处于全流域领先水平。

  从时间变化看,与2016年相比,杭州、重庆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由于在生态保护方面表现较差而在整体排名中出现下滑,黄山、丽江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环境本底条件较好、生态保护投入较大的城市则在总排名中出现了显著上升。曾刚教授进一步阐释了影响城市协同发展的驱动因子,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对于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起基础性作用,而创新和生态因子对于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影响则十分明显。由于今年的指数新引进了生态风险、城市韧性等生态城市建设的热点指标,因此黄山和丽江等生态保护和生态风险防控较好的城市排名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而绍兴、嘉兴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污染防控偏弱的城市排名有了大幅下降。

  指数研制组认为,长江经济带应以“绿色、创新、稳健”为核心思想,推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的创新协调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风险的联合防控、流域一体化治理,提升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