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车检私自涨价拒不整改 协会称“不得已为之”

2017年12月11日 15:23   来源:人民网   

  武汉车检私自涨价拒不整改!幕后隐情有何?

  张焕

  公示的机动车检验费为160元(安检费100元,环检费60元),但武汉市多家机动车检验站却按210元收取检验费。车主多次投诉,武汉市发改委回应称,已向武汉市机动车检验行业协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但该协会和33家检测机构拒不整改。

  从11月25日至30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话题网络新闻292条,报刊新闻29条,App文章96篇,微信公号文章120篇。

  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产生:车主验车发现多收费

  11月15日,一名马姓车主到武汉东西湖区恭主顺通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办理车辆年审,共花费210元,其中安检费100元、环检费60元、拓印费10元、PDA拍照费30元、信息传输费10元。然而,在服务大厅公示的费用仅为前两项。

  面对质疑,该公司负责人答复此费用经过市物价部门核准,从今年5月开始执行,但无法提供收费批准文件,车主当日在武汉城市留言板进行投诉。另外,多收50元的检测站是否仅此一家?随即,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媒体开始深入报道。

  11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展开了实地调查。东湖高新驿安机动车检测站办事大厅的墙上,挂着“武汉市机动车检验行业协会会长单位”的标牌,还对收费标准进行了公示,其中“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收费标准”为100元,轻型车辆排气污染检测收费标准为60元,依据分别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相关文件。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小型汽车年检费用为210元,“刚刚涨价了”。另一家雄楚安捷机动车检测站公示的收费标准也是160元,但工作人员介绍,从5月就开始涨到210元。

  舆情发展:行业协会拒绝整改

  11月21日,马姓车主的投诉留言得到官方回复:经(东西湖)区物价局核实,该单位检测收费(价格)执行情况,涉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即行业协会)涉嫌价格垄断。区物价局按照市局要求,已将该单位相关检查案卷资料移交给市局,将由上级价格部门进行处理。但当日武汉市物价局表示不掌握情况。

  11月22日,针对“行业协会有无制定收费的权限”的质疑,武汉市发改委进行了回复:2017年5月,物价局已向武汉市机动车检验行业协会下达了《武汉市物价局整改通知书》,要求在3日内整改,并将多收价款退还给消费者,但该协会及我市33家检测机构拒不整改。物价局向省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汇报了情况,省价检局已对此事立案调查处理。“拒不整改”使舆情升级,关注度迅速上升。

  舆情持续:涨价是不得已为之

  在高关注度下,舆论开始探究“拒不整改”的原因。武汉机动车检验行业协会称,现行收费标准为物价部门2014年3月批复,后来全市各机动车检验站根据国家新制定检验标准增加设备,运营成本增加。协会多次向物价部门报告,希望提高收费标准,却未能通过。各检验站点“不得已为之”,未经政府定价,将每台车辆收费增加50元。

  但车检协会方面表示,100元的安检费已经延续了近20年,多收50元钱确实没有经过政府定价,但实在是因为成本不得已为之。“如果不让我们涨价,我们就停检。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让收费名正言顺。”11月26日,武汉市发改委表示,武汉车检行业协会将面临反垄断调查。截至发稿前,各方尚未达成共识。

  舆情反馈

  车检协会“对垒”发改委,底气何来?

  《新京报》分析称,从程序上看,“每车多收50元”的违规性质,是明摆着的。而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车检机构也有盈利诉求。车检方与发改委、物价局对垒,最终让车主不明不白地埋单,不应该。而从根本上讲,为了避免车检机构跟物价部门间的“甩锅”,不妨渐次放开车检市场和检测费市场定价。北京、太原、南昌等地已经从执行政府定价变为市场化定价,这样既能让车主多些选择余地,也可规避“物价部门不批,车检机构暗涨,车主最终受损”的局面。

  垄断撑腰别怪车检站“拒不整改”

  《北京商报》建议,改革迫在眉睫,不妨步子迈得大一些。开放车检站点,让更多的社会化机构承担检车职责,彻底破除少数车检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垄断市场行为。技术性的车检业务可以尝试交由企业承担,凡有资质的车辆维修企业、4S专业店,甚至有车辆维修功能的加油站,都有申请车检业务的资格。政府通过授权,准许所有符合要求的企业从事车检业务,降低准入门槛,大幅度增加网点,彻底改变检车服务“僧多粥少”、供给短缺的状况。在开放车检制度的同时,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监督、追责和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和权利边界。

  网民观点倾向性

  放开车检市场准入(37%)

  @玮达2012:市场准入问题,应该全面开放。

  @xiaoxiao1584:年检如果对私企开放的话成本会更低。

  涉事车检协会及企业应受处罚(31%)

  @lawyer-wangsir:串通涨价就是垄断,应依法衣柜处理。

  应实行市场定价(22%)

  @飞翔菜青虫:推动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化,合理适应市场需求才是关键。

  舆情观察

  根据现行规定,车检企业多收50元,毫无疑问属于违规行为。车检协会组织33家车检机构开会,达成价格协议、拒绝整改,是明显的串通涨价,当地物价局对其定性为价格垄断,也是合规的。

  但车检协会及机构敢于向主管部门叫板,“拒不整改”“不涨价就停检”不合常理,这也正是引发舆情的重要原因。随着舆情发展,一个责任死结呈现出来:当地发改委称是车检机构拒不整改;车检机构则说是物价部门不作为;东西湖区物价局称,主管的行业协会涉嫌价格垄断;汉阳区物价局、工商质监局则表示,已于7月13日责令相关检测站在物价部门没有出台新的规定之前,停止收取新增项目成本费。

  从表面上看这是在推诿责任。不过,如果“一刀切”地判定责任,或许可以平息车主意见,却不解决根本问题,个中细节值得我们思考。

  一方面,车检协会及机构的涨价并非没有道理,企业运营成本确实在逐年增加,“不得已为之”的说法情有可原;另一方面,车检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价格由政府确定,政府部门必然要从企业运营、社情民意等更宏观的角度考量。于是,市场定价机制与政府定价机制、企业利益与车主承受力之间产生了矛盾。

  从更深层面上看,这一矛盾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早年间,我国的机动车检验机构大多属于公安交管部门,随着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以及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车检机构逐渐与政府脱钩。但检验机构社会化了,多数地区仍实行政府定价,《道路交通安全法》还规定机动车检测费用由政府核定价格,上路行驶的机动车需年检。

  作为车主刚需,政府定价可以防止车检机构“漫天要价”,车辆检验有相当高的技术和法律门槛,严格准入同样具有合理性。逐步放开准入,加强事后监管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但在过去以及眼下,运营成本持续升高也是现实。且车检协会和机构也一直在与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涨价,进行合理沟通,但都被拒绝。

  如果物价等相关部门接到协会和车检站的申请和沟通后,开展实际调查,依据实情去调控价格,就可能避免给车检协会及机构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损失,至少不至于形成目前的僵局。而推行合法有序的市场定价,这在其他地区已经有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果涨价要求不合理,也应及时公示,并执行整改决定。双方叫板,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市场机制、沟通、办事程序上的欠妥之处应予理顺,不是一张整改通知书可以解决的。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