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启办税“零走路”时代 事项“一键搞定”

2017年12月15日 0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田文生 戢璐绮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办税事项“一键搞定”

  重庆开启办税“零走路”时代

  记者 田文生 实习生 戢璐绮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住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李琳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办完了二手房交易的手续,其中缴纳税款的环节,从取号到办结,不到5分钟。

  李琳还记得,3年前她陪姨妈办理相同业务时,在办税环节,光排队就花了一个半小时,办理时也花了十几分钟。至今,她对当时办税大厅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记忆犹新,保安只能站在窗台上指挥秩序。

  从“挤得像春运时的火车站”到“现场还有空凳子坐”的转变,缘于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地税局”)推出的存量房交易办税制度改革,用电子税务局做平台支撑二手房交易后,效率大幅提升。

  和李琳一样,86.3%的重庆二手房交易双方都选择在网上预审材料,这样现场办税人员两分钟内就可办完,而在以前,最快也得十几分钟。

  经测算,过去的办税环节,从开始排队到办结平均需要103分钟,如今缩短至22分钟。李琳是重庆今年第309941名办理二手房税款的人,这意味着,如果累计今年到重庆办理二手房缴税比过去节约的时间,约有47年。

  百姓办税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电子税务局是重庆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产物。”重庆市地税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安然介绍说,2016年7月1日,电子税务局上线运行,让人们离“足不出户办税”的目标越来越近。

  税务干部传统的形象是,拎着公文包去往市场和企业,带着一堆发票去,收一包税款回来。过去,税务员按照区域“包干”,如今,各种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想通过“划片包干”的方式做好税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的重庆,已彻底告别了传统税收模式,纳税人最常见的申报缴税、备案申请等涉税事项,都能在电子税务局办理,老百姓点点鼠标就能搞定。

  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办税员吕燕说,以前,公司由她和另一位同事负责办税,办一次税,赶路、等待和办理需要大半天,有时还可能一天办不下来。如今,几分钟就能在网上办好。

  此外,过去需要每月计算税款额度,做出表格,再三核对后盖章,然后带到办税大厅办理,如果出错,还得重跑一趟。现在,应交的税款无需自己计算,在网上一目了然,进行比对即可,办税只需吕燕一人,她还能兼做销售、回收货款等工作,节约了人力。

  重庆地税还推出了重庆地税App、二维码办税等“指尖服务”。目前,70%的重庆自然人纳税人选择了移动端纳税,今年已有超过122万人次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完成办税工作。

  “在重庆地税,网络不是噱头,而是真真切切地成为税务工作的主渠道,纳税人可以更省心地多走‘网路’、少跑马路。”重庆市地税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主任沈轶说。除了那些需要到现场办理行政许可的项目外,通过为纳税人提供免费CA认证服务,绝大部分涉税业务都已上网,对于纳税人来说,95%以上的业务都能在网上办理。

  沈轶透露,重庆地税正在努力将税收减免等审批事项也陆续放到网上。同时,正在解决技术和制度上的障碍,让微信支付、支付宝也能用于缴税,让老百姓可以更方便地“指尖办税”。

  线下的办税厅也比过去更加智能、高效,“统计显示,在办税厅办理代开发票、综合服务等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为8分13秒,办税效率明显提高。”重庆市地税局纳税服务局副局长唐熙介绍,通过完善“前台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一窗式服务,办税节点减少了30%;推行的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用“流程清单”让纳税人按图索骥,“比过去清晰多了”。

  通过实体智能办税厅与互联网的联动,纳税人可以通过移动端获取各办税场所排队等待数据、现场实景图像,自主选择办税场所、网上预约取号,实现供需平衡自动调节,“纳税人排队时间平均缩短近40%。”

  在巴南区,前台一次性办结的比例高达98%。“以往税务人员办的多是信息核查等技术含量很低的重复劳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些简单的劳动交给了‘机器’,‘人’的活力得以解放,聚焦更重要、更复杂的事情,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巴南区地税局局长黄伟说。

  打通“堵点”,升级服务

  重庆税收模式升级的背后,离不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如果没有流程上的“瘦身”、关口上的前移和理念上的更新,就不能解决税务工作的“痛点”“堵点”,纳税人也无法拥有从“多头跑”“来回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零跑路”的体验升级。

  作为我国深化税收征管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重庆地税以深化放管服为抓手,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在后续管理上做“加法”,提升税收管理效能;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提升纳税人获得感,全方位的改革极大提升了税收治理能力。

  过去,办税人员常常为既需跑国税又要跑地税而头疼。如今,这种情形很少出现:在网上,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可在国税、地税页面自由切换;在大厅,国税、地税在同一办税服务厅办理,173项涉税事项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结,基本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税”。此外,12366热线也不再将国税、地税分开,而是“一个号码拨入、两家税事问清”。

  税源管理“属地化”曾让跨区经营的企业路途奔波、苦不堪言,重庆将5大类34项涉税办理事项纳入全市通办后,纳税人可在网上查询哪家办税厅离自己更近、排队人员更少,在全市任意选择办税厅办理。

  目前,重庆地税系统的“放管服”改革迈向“深水区”,将所有减免税、资格认定事项,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管理,仅保留4项税务行政许可事项。

  有了网审平台后,备案和行政许可也无需到大厅办理,在电脑上就能办理申请、进程查询、接受准予文书,既节省了时间,也不用来回跑路。

  很多必须先审批、后办理的项目改成了备案,可以直接办理。比如,设立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政策可以享受税率15%企业所得税优惠,但过去需要审批,相关企业往往要带着拳头厚的材料前往相关部门办理,一个多月才能批下来,实行备案后,重庆有1798家企业无需等待,可直接受益。

  拓展税收共治的“朋友圈”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来源,实现“应税尽税”、提升老百姓的税收遵从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荷包”能否鼓起来、能否有财力推进各项建设。为此,重庆地税在依法治税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管税、合作管税、信用管税,显著提升了征缴的质量。

  信息管税是指地税与财政、人社、国土等部门加强涉税信息的分享、交换、协作,让大数据为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纳税评估、风险管理等工作提供支撑。

  自改革以来,重庆国地税共交换数据42亿条,与土地房管、建委、交通、工商等部门交换数据,经过筛选整理有税收利用价值的信息2000万余条,促进地方税收增收60.5亿元。

  重庆还探索自然人单一识别码制度,集成各种信息,建立“一人式”税收档案,利用自然人税收数据库,直接锁定纳税群体。

  合作管税是指地税与银行、邮政、公安等系统合作,防止税收流失。去年,地税与边防部门协作,阻止欠税人出境,追缴、清缴欠税28.9亿元;与法院执行联动、委托法院代征税费,共计征收税款入库3.5亿元;挂牌成立公安局派驻地方税务局联络机制运行办公室,协作查办了大要案件6件,公安部门协助检查、追逃、执行106户次,实现查补收入5000余万元。

  信用管税是指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东等信用进行评价,初步建立自然人税收信用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大数据。去年,重庆对18万户纳税人进行了信用评价,评出A级纳税人2610户,曝光税收违法“黑名单”29件,成功追缴税款2000余万元。通过银行和地税“征信互认”,向纳税信用好的企业优先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截至目前,“银税互动”项目发放贷款总额53.29亿元,惠及企业数量8782户,让纳税人因良好的税收信用而受益。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