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优势聚产业 宜昌自贸区新设市场主体1752家

2018年01月17日 14:10   来源:三峡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7日 09:25 来源:三峡日  记者1月16日获悉,从去年4月宜昌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已新设立市场主体 1752家,其中新设立企业1039家。新设立企业中,有内资企业1033家,注册资本总额51.83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6家(其中分支机构4家),注册资本1150万美元。

 

  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是宜昌自贸片区的主战场。曹轲2016年从武汉回到宜昌,创办湖北康泉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瞄准的产业,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历时一年,如今3栋自建厂房拔地而起,防尘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首批医用导管,与生产配套的实验室、销售部、食堂也全部建成。

  手握核心技术和优良资金,2015年到2016年,全国多地招商部门都向曹轲递上了橄榄枝,但看中宜昌自贸片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曹轲最终选择将项目和家都安在宜昌。

  “即将建设的综保区也正好在生物产业园内,公司离机场只有20分钟车程,周边配套也很完善。”曹轲介绍,对于外向型出口企业而言,在综保区就相当于已经置身国外了,整个出口的流程手续一目了然,他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宜昌自贸片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创业者的活力,而在宜昌自贸服务大厅,一群热心的窗口服务人员,也在忙碌中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引导创业者取号、填表、打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引导员的工作。可别小看这举手之劳,去年以来,宜昌自贸片区获得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1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9项。但决定全流程服务质量的“最后1米、甚至0.5米”的体验式服务,关系到最终办事效率,更直接决定着创业者是否满意。

  从去年7月开始,宜昌自贸片区服务大厅开始实行“一窗通办”,叫号机上不再区分工商、质监、食药监、税务等部门,而是变成了市场主体、建设项目两个类别。在两个区域,过去分属不同部门的审批事项,现在任何一个窗口都可以受理后交由后台处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悉,国务院明确的自贸区112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宜昌自贸片区已落实到位81项。下一步自贸片区将围绕服务片区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对接国家战略,不断放大自贸效应,提升发展能力,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各方获得感。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